普通股民更適合投資指數型基金

股市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有人畏之如虎,有人趨之若鶩。一個漲停就相當於三年的定存。這裏是逐夢的地方,但現實很殘酷,股市的鐵律是7虧2平1贏,多數參與者的收益都不會跑贏定期存款。

在這個普遍虧錢的賭場之外還有一個現實的世界,中國作爲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主要經濟體,其資本市場容納了大量優秀的公司。滬深300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中國的核心資產。據測算,長期持有滬深300etf 可以取得9%的年複合收益。如果熊市買入,牛市賣出,那麼收益還會更高。

一方面是投資代表國運的藍籌企業可以獲得遠高於其他投資手段的長期收益;另一方面是大量股民深陷賭場,虧損累累。問題出在股民的能力上。想成爲專業投資者,需要具備一定的財務知識、掌握正確的投資理念、懂得大量方法論、思維模型、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且對多學科都有深厚的理解,最後還得具備理性、開放、勇敢、耐心的性格。綜合諸多因素,形成自己的投資體系,同時需要反覆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的修正、優化自己的投資體系纔有可能修成正果。成爲成功者,其難度遠大於考上211大學,多數人一輩子可能都做不到。

那麼在普通股民和專業投資者之間是否有第三條道路,可以讓資質不是那麼出衆的普通投資者也可以在股市賺錢。是可以的,那就是巴菲特極爲推崇的一種產品,指數型基金。

不建議普通人進行個股投資的,個股投資有多難,看幾個數據。巴菲特從1965-2020年的年複合收益率爲20%,2011-2020年的年複合收益率爲11.2%。這個收益率足以讓巴菲特封神。SMT的基金經理詹姆士•安德森從2000年4月接管SMT到現在,二十一年獲得了1700%的回報,年化15%。安德森也是業內非常出名的基金經理。通過這二個例子可以看出,長期取得超過年化15%的業績是非常難的。

作爲普通人,我們的出路在於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的認知更接近專業的團隊嗎?這條路普通人是註定走不通的。普通人的出路不在於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而在於知進退。在看懂股市本質的情況下,退一步是智慧,智慧者滿足捨得的快樂。承認自己選股能力一般,去買指數基金。持有指數基金的收益還是可以的,對於自身能力要求不高。9%的收益遠大於定存。如果有能力在牛熊之間做一個高拋低吸,那麼這個收益可以放大到12%。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收益。

下面看一組數據,以10萬啓動資金投資,可以看到:在時間和複利的作用下,普通人如果可以做到9-12%的年收益率,長期下來,收益也是非常可觀的。30歲的時候投資10萬,買指數基金,並且在牛熊之間做波段,60歲時就有300萬的退休金,這已是一個可觀的數字。

股市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多數人看不上長期持有滬深300、上證50這樣的指數etf 的收益,但多數人的收益卻跑不贏指數。這裏既包括普通股民,又包括基金經理。

據統計,最近十年持有滬深300/上證50etf 的年複合收益率大於8%,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投資收益。但是對比股市的劇烈波動,可能短短几個月就有100%的收益,持有十年指數基金才獲得115%的收益,這是很多人不滿足的,也是人之常情。

爲什麼一些長期持股的投資者也做不到8%以上的年複合收益?

長期持股收益低的原因其實恰恰就在於長期持有。真正做到基業長青的公司是屈指可數的,如同人的生老病死,企業也是如此。也就是說,經過一個或長或短的高速發展期,企業終將變得平庸或者消亡。長期持有一個企業時,在其發展過程中,很難判斷它遇到的每一次坎坷,是前進過程中的小坑窪,還是可能讓它摔倒在地、再也爬不起來的大石頭。等發現問題已經很嚴重時,往往股價已跌去了很多,可能十年收益都會歸零。

多數價值投資者其實沒有能力去長期持有股票,普通人長期持有一個(或一組)公司,如果沒有強烈的檢驗企業是否依舊優秀,並把不優秀的或拿不準的企業剔除,其實是很危險的。指數基金編制有一套規則,一套優勝劣汰的規則。定期的體檢,把不合理的企業從指數中剔除。指數成分股可能不是最優秀的,但是剔除了比較差的。這保證了投資指數型基金可以戰勝多數長期持有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