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之藏僖伯諫觀魚

        本文選自《左傳.隱公五年》。魯隱公要到棠地觀看漁民怎樣捕魚。

      藏僖伯諫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君,將納民於軌物者池。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取材以章物採,謂之物。不軌不物,謂之亂政……

          魯僖伯進諫說,凡是物品不能用到講習祭祀,軍事等大事上,或者所用材料不能製作禮器和兵器,那麼,國君就不要親自去接觸它。國君是把民衆引向社會規範和行爲準則的人。所以,講習大事以法度爲準則進行衡量,叫作軌,選取材料製作器物以顯示它的文彩,叫作物。事情不合乎軌、物,叫作亂政。

        讀罷此文,感覺這位魯國大夫未免有點小題大作,不就是國君到棠地看捕魚嗎?怎麼就不可以了呢?還上綱上線,大驚小怪,講那麼多大道理。作爲國君就連這點自由都沒有嗎?

          其實,藏僖伯是從傳統爲君之道出發,認爲國君的根本責任是管好國家大事,而且任何舉措都必須合乎“古制”和國君的行爲規範,否則就會“亂政”,而屢屢“亂政”,國家就會敗亡。正是出於這一種認識,他從對國君和國家的責任感出發,勸阻隱公到棠地觀魚。

        況且,隱公遠離國都,到棠地觀魚,並非爲了體察民情,更不是與民同樂,而僅僅是他本人的喜好而已。

          最終結果如何呢?這位國君不顧勸阻,堅持去了棠地,讓漁民把各種漁具擺出來捕魚,他也樂此不疲地觀賞。而僖伯推說自己有病沒有一同前往。

        一個固執己見,不聽勸阻的國君,他的結局如何,可想而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