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的学习上大课,二流的学习靠私教,一流的学习是…… 01.高效成长,有迹可循 02.找到你的高效成长密码 03.打造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最近在家带娃,我越来越发现学习其实是人的本能,是一件我们天生就会,且不得不做的事情。


小孩子要学走路、学说话,学很多很多东西,才能在长大后过上正常的平凡生活;

但很多成年人却丧失了这样的学习能力,觉得一旦走出校园,学习就变成了一项“不可能的任务”,思想和行为都固化了。


高效学习有迹可循吗?

答案其实就藏在你过往的经历中。



01.高效成长,有迹可循

在走出大学以前,我有3段提高最快的学习经历。


第一段是小升初的假期里,我妈给我报了一个英语培训班。

当时老师要求背诵课文,本来只需要学到哪背到哪儿,结果我遇到了一个跟我一样要强的同学,在背课文的进度上暗暗较劲儿。

最后,当大家刚开始学第二册时,我俩已经把全四册的课文、单词都背完了。


上了初中,我在第一学期末的考试中超常发挥,考了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五。

去拿考卷的那一天,我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高光时刻,当时班主任激动地拉着我的手,眼里闪着星光,嘱咐我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后来三年,只要我的成绩掉出了全班前3名,就会被她叫去办公室耳提面命。

在这样的关注下,我的自信心高度膨胀,学习也比以往更加认真、投入,因此成绩始终不错。


第三段是在高中时,我进入了一所省重点中学。当时班里汇集了全省的尖子生,其中不乏那种不听课也能考第一的天才。

从鸡头落到了凤尾,我的自信心备受打击,学习状态也远不及初中。

到了高考前的最后半年,我看看自己惨不忍睹的成绩,开始布局:

“我的语文、英语还行,数学已经来不及补救了。

理综三科里,生物学的还不错,但这一科占比低;物理的力学我实在是学不明白,估计也没救了;但是化学有108分,还值得拼一下!”

我用了3个月时间,把化学课本细致地过了2~3遍,自己整理出一份复习资料。每次做练习题,我也把学习重点放在化学上——自己做一遍,找学霸对一遍,再听老师讲一遍。

小半年的时间,我的化学成绩从不足60分,努力到了100分以上。


这三段高效学习经历,带给我什么启发呢?

我挖掘出,对自身成长有正面影响的因素主要有3个——

适当竞争,自信心,自制的学习计划。



02.找到你的高效成长密码

我们身边从来不缺少各式各样的学习资源,专业书籍、线上社群、线下培训、各类私教……

但是,仅仅享有这样的资源并没什么用,关键在于你怎么利用资源,以最经济的方式达成最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学习时,最可怕的就是把“占有”与“学成”划等号。

买了书,就以为获得了书上的知识;买了课,就以为自己也能像明星学员那样,学有所成,成功变现;或者请了私教,就把自己的前途托付给老师,以为自己不锻炼也能减肥,不练习也能进步……

《优势成长》里有一个直戳核心的观点:要分清学习的起点和终点。

买了一本书,报了一门课,这绝不是你学习的终点,只能说明你刚刚跨过了起点;

甚至当你看完了这本书,听完了这门课,也不能算终点,只能算一个“逗号”,一个学习的阶段性成果。

想顺利地抵达学习终点,想合理地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到你的高效成长密码,找到影响你的学习要素。


寻找的过程,你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①回忆自己成长最快的几个阶段。

②拆分原因,找到驱动你的核心。

③排除干扰,分辨影响你的细节。


前两项很好理解,但什么叫“分辨影响细节”呢?

举个例子,正面影响我的第一个因素,叫做“适当竞争”,“适当”就是一个很细节、很微妙的词。

比如在高中里,学习同样有竞争,但是这个竞争对我来说太激烈了,一上场就被打趴了,反而让我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

对我来说,适当的竞争就是要有你追我赶的过程,我有占上风的机会,也有被超越的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投入度更高,学习效果最好。


排除干扰项,就是要把影响你成长的因素尽可能具体化,就像烘焙蛋糕要明确烤箱温度、时间一样,不能说“100℃以上,烤一会儿就行了”,而是要尽可能明确各项参数。



03.打造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谁没有啊?

但是很多人都用错了学习计划,觉得自己每天写1篇文章,每天背10个单词,这就叫学习计划。

这个,我觉得叫“学习任务”更准确。


学习计划,需要像这样拆分任务,更需要有“田忌赛马”一般的策略。

你想学写作,好,那么你想获得的阶段性成果是什么呢?是打造个人品牌,还是写一两篇爆款热点文?

每一个目标,都对应着不尽相同的学习策略。


我的写作目标,是通过文章来打造个人品牌,因此现阶段我不会写很多热点文,也甚至不会特别频繁的更新,因为我要保证每一篇都是我自己实践、总结出来的干货。

搞不清终点,往哪个方向走都有可能是错的。


找到目标后,就要根据前面提到的学习影响要素,合理安排身边的学习资源,让自己逐步靠近目标。


刚开始在鱼苗群里学写作时,那里恰好有适当的竞争,所以我提高地很快;

后来我开始做自媒体,写出几个10万+、100万+的爆款,又让我对写作更有信心了。


现在我在安排影响我的第三个因素——自制的学习计划。

自制的学习计划,不等于“自学”,而是每个阶段,你都要比任何人明确,自己究竟缺什么。


比如现阶段我要工作,还要带娃,很难保证大量、高质量的输入,所以多找时间看书,这是我最缺的;

下个阶段,或许我会在做自媒体时遇到一些卡点,我可能会去付费咨询、去找自媒体私教,打通自己下一步的发展阻碍……



看书也好,上大课、找私教也罢,这些虽然有用,但都只是一部分。

就像你用乐高搭一座房子,它们只是其中的一两块积木。但具体要怎么排列组合,应该在哪一个环节中使用,这都需要你自己去组织、计划。


常有人说,学习是孤独的。

我想,孤独正在于此。

谁也不会是你永远的领路人,你也没办法照搬照抄任何人的成长轨迹。

每个阶段应该去往哪个方向,应该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终究需要你自己拿主意。


好在,我们的成长都是有迹可循的。

回顾你最本能、最高效的学习方式,你就能知道什么样的路更适合自己,怎么样才能很快学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