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读后感

        这几天我喜欢上了科幻小说,常常为之着迷,被其宏大的世界观和感人至深的情节震撼和感动,幸运的是读到了一篇非常喜欢的科幻小说——《乡村教师》,是刘慈欣的。

        《乡村教师》讲了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小村庄中,有一位老师在三尺讲台和一间小土屋中消耗尽了他的青春,去为那些人生被贫穷和迷信埋没的孩子们带去希望,在癌症的折磨之下还教给孩子们知识,当碳基文明的外星人识别地球的文明等级,选中了这几个孩子,最后被教师的伟大和地球人的坚强而折服。

        故事中的村庄是那种典型的思想落后,经济贫困的村庄。人们深受思想落后的折磨,但又不思进取,不想改变现状甘于贫穷,主人公小时候因为村中的一位教师救助了他,改变了他,而选择留了下来,选择为这片土地带去希望,但不幸得了癌症,在快要离开人世之前,还对孩子们讲述牛顿三大定律。

        我被这位教师的精神深深震撼,他本身有更好的前程,但选择留了下来。他本有更好的生活,但选择用生命来改变这里,在这落后的村中他本是外地人,就没有什么地位,加上他那倔强的脾气,把全村人都“得罪”了,挨家挨户的拉人家的孩子上学,用自己很少的可怜的工资交了孩子们上学的所有费用,村长的侄子停了学校的水和电,强拆了学校的房,可他毫无怨言,用自己的力量和这片土地的落后作斗争,用自己的力量给孩子们带去了光明和希望。当自己得了癌症,孩子们为他烧纸祈福时,他也竭力阻止,他不能让迷信继续害了孩子们,他改变了孩子们,孩子们改变了大人,大人会改变土地,他的学生在碳基文明的识别拯救了世界。这伟大又平凡的老师啊!不正如我们的老师吗?不正是他们让文明的延续吗?他们奉献自己,毫无怨言用生命来书写我们的华章!

        我还很喜欢刘慈欣的写作手法,他从微观入手,以至于宏观,用荒野和文明,地球和太空,中国和世界的多种对比,使读者可以在不同的视点上凝视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和老师的伟大,不但如此,读了他的小说我发现了他的小说可以向路遥一样,也可以像阿西莫夫那样,有时是两人的结合,让我有了一种“沉舟侧畔千帆过”的历史沧桑感。

        读了这本书,我不但体会到了老师们的伟大之处,也学习到了刘慈欣独特的写作手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