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筆記42|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痰飲(基本觀念)

此篇與第七篇“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相關。

一、“飲”的概念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些“飲”,也就是“水飲”。平時多運動、多勞動就可以把這個“飲”排掉。

二、“飲”從哪裏來?

可能喝水太快,嗝在中間,打嗝一下,“飲”就已經進去了;可能在發表時吹到冷氣,比如在冷氣間運動、靠三溫暖流汗等都會造成飲病。

三、如何知道有飲病?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得到感冒,桂枝湯一劑下去就好了,這個人沒有飲病;如果一個人每次一得感冒就很嚴重,這種人就有飲病,趕緊要在未成大病前把“飲”排掉。“飲”常停在內臟下方,中醫的觀念是:臟的上方是陽,下方是陰,水會停在下面,所以要多運動出汗,及時把“飲”排出。

四、飲病的種類及區別

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

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

問曰:四飲何以爲異?

師: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後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咳逆倚息,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飲病分四種:

1、痰飲:本來很胖的人現在很瘦,肚子裏常有咕嚕咕嚕的水聲。

2、懸飲:一喝水就感覺水往兩肋下跑,臨牀上是十棗湯證。

3、溢飲:四肢有水腫,喝下去的水跑到四肢上,水飲積在四肢。最淺的藥是麻黃加術湯,喝下去後出微汗,把水排掉,麻黃加術湯對關節、肌肉痛也都很好,可見溢飲要發汗。

4、支飲:水到肺裏不能平躺,咳嗽嚴重。

經方治療飲病思路:溫陽化水,把已經積到的水排掉,然後再把不足的部分補回去。

五、飲在五臟如何區分?

水在心,心下堅築短氣,惡水不欲飲。水在肺,吐涎沫,欲飲水。水在脾,少氣身重。水在肝,脅下支滿,嚏而痛。水在腎,心下悸。

肝心脾肺腎五個臟如果有水的話,我們該如何去分辨水在哪個臟呢?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症狀。

1、水在心:胃脘的地方痞硬,讓病人無法正常呼吸,就是所謂“水氣凌心”,心臟本身是火,根本不該受水,因爲心很熱,當有水停在膈膜的時候,呼吸時橫膈膜往上升動,水就跟着往上跑,水跟火一碰在一起,當然很難過,這叫做“水氣凌心”,吐氣時橫膈膜又把水降下去,這水氣上來又降下去,便是造成中膈心窩處硬硬的原因。“惡水不欲飲”,因爲已經有很多水聚集在上焦,所以不渴。水在心是茯苓杏仁甘草湯證(胸痹篇心包積水處方)。

2、水在肺:病人會“吐涎沫”,不斷吐白色津液出來,同時口渴“欲飲水”。

3、水在脾:脾管少腹,水滲到少腹,吸進的氣無法下降納入小腸,便回逆,就會“少氣”,呼吸很短,同時感覺“身重”。只要病人陳述走路身重,脾臟就有問題。水在脾可以用桂湯枝加點白朮茯苓等利水的藥。

4、水在肝:胸脅支滿,連打噴嚏都會痛,可以用小柴胡湯,因爲有水可以重用半夏。

5、水在腎:心下悸講的是臍下的地方,在肚臍正下的地方,如果水積在腎臟,水會停在下焦。我們正常的腎臟,水氣化上來以後到肺,除了胃裏面吸收的水進去以外,腸胃裏面吸收食物中的水也會進去(金生水),就是好的水還會再回到肺上面。如果腎積水,水沒有辦法被氣化上來就會產生動悸,肚臍下邊就會跳動,苓桂甘棗湯證或五苓散證。

這是幾種內臟積水主要的表現症狀,表示五臟有飲,飲就是有積,有水積在裏面排不出去。

六、留飲

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留飲者,脅下痛引缺盆、欬嗽則輒已。胸中有留飲,其人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痛。脈沉者有留飲。

留飲有兩種:心下和胸中。心下指胃,胃中有水,胃跟我們背脊椎神經貼得非常近,會“背寒,冷如掌大”。背部冷像巴掌般大小,其實就是我們胃的大小。“脅下痛引缺盆”,脅下痛一直會痛到缺盆穴。小青龍湯證背後也會感到一塊涼涼的,位置在肩胛骨中間,如拳頭大的涼塊,以前得到此症的多裁縫、女工,晚上彎着腰幹活,後背着涼。這裏背寒的地方要再下來一點,胃的下方有水停留,“咳嗽則輒已”,咳嗽讓水動一下移開會舒服點。

第二種留飲在胸中,胸腔肋骨橫膈膜地方有水,會“短氣而渴”,呼吸不過來,正常情況下肺中津液會到舌下,嘴巴里口水很多,如果有留飲在胸腔裏,這是冷水,就沒有熱水能上去,當然就口渴了。“四肢歷節痛”、“脈沉者”這種現象,通通是屬於胸中有留飲。一般治療歷節關節痛時,都要把水飲(溼)排掉。這裏不見得是已經有風溼關節炎了,而是平常沒事時感覺肌肉很酸,關節緊痛,說明已經有留飲了,這時候趕快出去跑一跑流點汗,會覺得身體很舒服,痠痛都沒了,代表把飲排掉了,所以平時要保持留一點汗,以避免發生歷節痛。但是如果你是住在很冷的地方,按《黃帝內經》的說法就不要出汗了。

只要“脈沉”就一定是腎,腎臟的脈是沉脈,腎主骨主關節,如果水是在腎裏面,關節本身收不到腎水的滋潤,骨節就會痛。“四肢歷節痛”這種都是屬於寒症的痛。

七、伏飲

膈上病,痰滿喘欬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潤,劇必有伏飲。

這個條辨是說明何謂“伏飲”。胸膈上,有“痰滿喘欬吐”這四個症狀,即痰涎雍塞、呼吸很短、咳嗽、嘔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問題很多,咳嗽或者喘氣喘得太厲害時眼淚都會跑出來。“振振身潤”,咳嗽咳得那麼嚴重,喘成這樣子,病人在那邊一直呼吸呼不過來,然後痰又一直咳出來,最後眼淚鼻涕都出來了,喘氣劇烈到這種程度,一定有伏飲在內。

伏飲是飲裏面最深的一種,比留飲更深一層,這種飲在我們內臟組織中很深的地方,潛伏在裏面,平常都不知道它在裏面。所以有的人得到感冒用桂枝湯就解決掉。但是有的人得到感冒,就發熱、背痛、氣喘大作,晚上不能睡覺,毛病很多,很兇,好像命要去掉半條,所以在沒得感冒前先要把伏飲去掉。

人體最淺的是“飲”,再來是“留飲”,再來纔是“伏飲”,伏飲最深。

九、脈症

夫病人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后里虛,脈偏弦者,飲也。

虛弱的人平常“飲水多”,喝水喝得很多,就會“喘滿”,很難過。凡“食少飲多”,喫東西很少,而喝水很多,素虛之人胃火不夠,喝水很多,冷水就停在胃裏,嚴重的會動悸,因爲胃的上方是心臟,水的寒氣不斷往上衝,病人就會有動悸的現象,輕微的呼吸微微有點困難,胃中太冷了無法吸得很深。中醫的基本觀念:喝的水到胃裏就氣化掉了,喫的食物裏也有水,到小腸裏消化成水和殘渣進入大腸,大腸再把水氣化。食物裏面的水進入血液,即血液中的水來自食物,所以如果喫的東西不對,血糖就高,比如白米白麪,喝的水進入三焦淋巴系統,是在血管的外面,肌肉、臟腑間的津液都來自於喝的水。

如果出現弦脈,代表裏寒很甚。如果雙手都是弦脈,代表這個人一定受寒了,如果只是一隻手有弦脈,就代表有飲了。有飲在身上病人並不見得都知道,因爲當時沒有外感,只有在外感風邪產生的時候,纔會引發原有的飲病。

體格強的人便祕,被清出來後胃氣就回來了,大下後不會里虛。而有的人大下後會裏虛,長期的便祕又挑食,用大承氣湯或三黃瀉心湯等寒涼的藥,大下後胃氣弱,又喝了很多水,水就停在胃裏,成爲飲病的源頭。

肺飲不弦,但苦喘短氣。支飲亦喘而不能臥,加短氣,其脈平也。

飲病如果在肺裏是摸不到弦脈的,但是呼吸很短,很急促。支飲也會喘但不能臥,也就是肺裏面有積水了,當肺裏有積水時平躺,水會回逆上去,往肺裏衝,呼吸會更短,咳嗽很厲害,坐起來水又跑到肺的下方,人就比較舒服。支飲的脈是很正常的脈,摸到是平脈。


注:文中涉及到的處方僅供學習交流,不作他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