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你並沒那麼熱愛賺錢

剛剛和朋友聊天,她說好像得病了,我驚,忙問什麼病?答曰: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坐喫等死。看到別人賺錢,打雞血發憤圖強,過幾天又開始得過且過。

這個病很多人有,有句話說的好,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志,說的就是這樣一種狀態。爲什麼你總是能量不足?因爲你沒搞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做,換句話說,你你並沒那麼熱愛“賺錢”。

很多人以爲的賺錢,是一下子賺很多錢,一把血賺,所以港股打新圈,包括幣圈打新經常有人說,日入數十萬,看着就血脈賁張,躍躍欲試。等到自己真的上陣,就說不對啊,你說了可以日賺十萬,沒說還要開卡、開戶和搶額度啊。

我以前發過一個加微信好友的例子,關於加粉很多人想象的是,一個號一下子加200個粉。如果沒有足夠的鋪墊,基本很難實現,微信本身也會對你加人做限制。正確的思路可能是你需要搞10個號,每個號加20個人,甚至20個號每個號加10個人。這裏難點變成了我怎麼搞到20個號。這和我們打新賺錢的邏輯何其相似,很多人都知道可轉債和港股新股能賺錢,但如果拿不到貨,漲幅再高也跟你沒關係。

今天東方財富的可轉債申購結果出來了,很遺憾,因爲在家帶娃,我忘記申購了。東財轉債上一次發行的時候,一手賺了500多(50%+收益率),只要申購人人有份。這次因爲申購的人數比較多,中籤率爲0.059%,平均2戶才能中1籤,但也是極高的中籤率了。武漢的一位朋友,他有100個A股賬戶,這次東財轉債中了大幾十手,預期一手賺200,收益過萬。

又比如喜聞樂見的港股打新,最近市場不好,美佳音之前,已經連續6股破發。如果刨去汽車之家,最近一個多月10只新股破發。在這種情緒下,很多人都意興闌珊,馬放南山,連APP的登陸密碼都不記得了(對,說的就是我自己)。

但是,我們想一下,打新的邏輯變掉了嗎?如果沒有,你也打算繼續打新,眼下你應該做什麼?好比捕魚,最近天氣不好不適合出海,好好織網補漏,爲下一次出海做好準備啊。對打新而言,織網就是開卡、開戶啊。

去年賺到100萬港幣的一個朋友,最近又在找我開港卡,這次開完,他的港卡數量已經十幾張了,預計可以開到500個以上的賬戶。今天聯易融科技上市,他中了29手。剛剛收盤價格19.6左右,按照這個價格計算,一手賺1300,3.7萬港幣賺到手。

對了,開了100多個A股賬戶的這位朋友,他有18張港卡,他曾經一天開了100多個證券賬戶,開戶開到吐。

昨天在我的收藏夾裏面放了這麼一篇文章,是生財圈友整理的訪談錄,其中下面這一段我印象深刻:

有些事情,應該做,但是你沒有做,說明這件事情你並沒有真正覺得要做。

比如每天給你1萬塊錢,但是需要自己去收款。你會覺得這是一個負擔嗎?會覺得這是應該做,但是我沒有做到的事情嗎?

比如寫作,很多人認爲這件事應該做,但是經常不想做。這篇文章寫完之後,馬上給你10萬塊錢,你做不做?

以上2個例子說明,如果這件事短期有正反饋,比如立刻可以賺到錢,大家肯定馬上行動。但是現實是,很多事不會很快有正反饋,甚至連反饋都沒有,所以你就會拖延,甚至不做。

怎麼解決?亦仁給出的建議就是算賬。

假設你現在想嘗試寫作,每天寫,堅持寫一個垂直主題,寫到100篇,會有怎樣的回報?

以“明白”老師爲例,他寫了一年,收穫了10萬粉絲。假設現在你也寫了一年,公衆號有了10萬粉絲,那麼10萬粉值多少錢?一年能掙多少?

“明白”老師通過這公衆號一年賺了50萬,這個事情就值50萬。但這只是一年的角度,寫作是有複利的,而且它的複利是指數級的,因爲寫作,一年可以多賺50萬,明年可能是200萬,後年是500萬。

粥左羅從一個小編,一個月幾千塊錢,到現在一年賺上千萬。從1.8萬到18萬到180萬,1000萬,就是指數級成長的。所以我們在算賬的時候,要以3年的視角來看這件事情,第1年可以讓我們多賺50萬,第2年可以賺200萬,第3年可能是500萬了。三年總價值800萬,相應的,3年你要寫500篇文章,每寫一篇文章,相當於可以賺15,000塊錢。

把這件事從算賬角度梳理清楚之後,你才知道當下這一個動作它背後的價值是有多麼大的。寫一篇文章就能賺1.5萬,爲什麼不寫?

這個算賬的邏輯其實可以換到我們打新上來,轉債單賬戶收益2000元,開一個戶相當於開戶就賺2000,你開不開?如果你有100個港股賬戶,按照去年的收益,一年賺50萬港幣還是比較容易的,開一個戶相當於賺5000港幣,你開不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