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追求的,不是永遠快樂,而是允許悲傷

張東輝,中原焦點團隊堅持原創分享第1284天(2021.4.10)

小女孩茉莉有五個看不見的朋友,他們是茉莉的五種主要情緒:樂樂、憂憂、怕怕、厭厭和怒怒。

根據這些名字,我們就知道是哪些情緒。

樂樂,是歡樂,她的工作就是想方設法讓主人快樂起來,她的口頭禪就是:“我能搞定一切”。

怕怕,是害怕,就是提醒主人遠離危險,例如:小時候我們怕火,避免了燒傷的危險;我們怕高,避免了跌落的危險。

厭厭,就是討厭,爲了你的身心免受“毒害”,例如:我們討厭喫香菜,我們討厭某一些行爲,這是“討厭”爲了避免我們的身心被毒害,當然並不是說“討厭”認爲的全是有害的,很多時候這些認識也是因爲我們過往的經歷所形成的。

怒怒,憤怒,當我們的權益受到侵犯的時候,就會迸發出超強的力量,保護你的利益不被侵犯。

最後介紹的就是團隊中最不受歡迎的憂憂,藍色的憂傷的一個小人,感覺隨時隨地就能大哭一場,隨便碰到什麼,都會讓主人悲從心中來,禁不住大哭一場。

2

看着動畫片中的情緒小人,我們是不是也有似曾相識,因爲我們的大腦裏也有他們的存在。

經常,我們遇到難以決定的事,就會說:“我的腦子裏好像有好多小人在打架、在談判,我也不知道聽誰的?”

實際上,我們的所有想法和情緒都是我們內在性格的呈現,它們由於我們經歷的人生事件而被迫扮演一些極端的角色,存在於我們的內在。

有些部分,我們還挺喜歡的;有些部分,我們非常排斥,就像茉莉的“頭腦特工隊”中的成員都不太喜歡憂憂。

因爲他們會讓我們軟弱、悲觀、緊張、害怕……

下面這個清單,就是我們可能經常發現,但不太喜歡的部分,看一下有沒有你熟悉的影子:

焦慮,有壓力的時候,讓你無法思考;

擔憂,一想到未來,總是讓你作最壞的打算;

鞭策,總是認爲你不夠努力,不能休息;

憤怒,一受傷,就會竄起熊熊怒火;

敏感,稍微被觸碰,內心就會受傷;

照顧者,一心想着照顧好身邊的人,就忘了自己;

完美主義,不允許自己犯任何錯誤,有任何瑕疵;

怨天尤人,認爲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

我相信,每個人身上都會或多或少存在着這些部分,那麼你和這些部分的關係如何呢?喜歡他們嗎?

當他們出現的時候,你有沒有試着把他們趕出你的世界?

你成功了嗎?

3

在《頭腦特工隊》茉莉的情緒小人中,也有一個人人不喜歡的角色,那就是憂憂。

只要憂憂掌控了內在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會莫名憂傷,茉莉的心情就糟透了,馬上就能哭出來了。

樂樂是團隊的領導,她的任務就是讓茉莉快樂,於是日常協同其他夥伴爲小主人營造更多美好的珍貴回憶,並儘可能地,不要讓憂憂出現。

影片中,茉莉遇到了很多的不如意:

跟隨爸爸媽媽搬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搬家出現種種意外,父母開始吵架,她只能湊合睡在硬硬的地板上,真的很不開心。

但是,樂樂還是想讓茉莉開心點。

來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同學們看起來也沒有那麼友善,真的非常思念過去的好友,茉莉不開心。

樂樂還是努力讓茉莉開心。

有那麼一段時間,茉莉好像真的忘記了煩惱,快樂起來了。

但是,茉莉的快樂變得特別脆弱,一件小事就可以讓她開始憤怒、害怕、煩躁。

在冰球比賽場上,這是茉莉的最愛,曾經帶給她無數快樂,但是這次卻失靈了,樂樂不再能掌控全場,一切都亂套了,原來的快樂記憶不再閃亮,茉莉準備離家出走,回到原來的家。

4

茉莉面對憂傷的方式,是不是看起來也似曾相識?

當我們遇到難過的事時,悲傷來襲的時候,是不是也有個聲音說:“沒關係,別哭了,沒什麼大不了的,快樂一點好不好?”

然後,我們就會做很多的事情,努力讓自己開心起來,積極應對生活。

但是,努力得來的快樂,總是不會持久,就像一個努力被吹大的氣球,內在是空的,外界的一點點刺激就能像針一樣戳破它。

在夜深人靜時,在燈火闌珊處,內心的孤獨、悲傷如排山倒海般,噴湧來襲,整個人就會陷入這些情緒,好像再也快樂不起來,再也沒有人愛我們,這個時候就特別容易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舉動。

其實,不止是悲傷,被我們壓抑的、排斥的部分,還有很多。

想一想生活中你感到羞辱、悲傷、恐懼或者被遺棄的時刻,哪些時刻的情緒和想法,你是如何處理的?

一般來說,我們都會試着忘了它,把它深深地埋葬在腦海。

周圍的人勸慰我們時,也會說:“別多想,忘了吧,時間會帶走一切的。”

爲什麼會這樣做呢?

因爲我們怕別人看不起,怕沒有人來愛自己,怕自己的生活從此受到限制,而且也沒有人教過我們到底該怎麼面對這些部分。

從小到大,我們的教育就是要正向積極樂觀,對那些不太美好的部分,父母老師一直在說:“不要害怕、不要哭泣,不要小氣,不要悲觀……”

當“不要”不管用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5

回到《頭腦特工隊》,在幫助茉莉的過程中,樂樂看見了憂憂的能力,不再排斥她,她理解到:憂憂也是在幫助茉莉,她和憂憂做了好朋友。

最後,讓茉莉療愈,重新快樂起來的,的確是憂憂。

經此一役,“頭腦特工隊”中的每一個小人,互相接納、互相欣賞,成了快樂和諧的一個大團隊。

我們也可以這樣做,帶着好奇去接近不喜歡的那一部分,聆聽他的故事,理解他、關懷他,而且我們還要清晰地知道,他們只是我們的一部分,並不是真正的自己。

什麼是“真正的自己”?

《部分心理學》認爲:

你真正的自己,是充滿「8C」的你!

「8C」是指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8個品質,其英文單詞都是以C開頭,故稱爲8C。

生活的經歷,有時會讓“真正的自己”蒙塵。

而我們需要拂去灰塵,讓“真正的自己”灼灼發亮,成爲我們內心的主宰。

讓“真正的自己”掌舵,內在的其他部分並不是消失了,而是會承擔更加喜歡的工作,我們會更有力量,也會有更豐富多樣的情緒表達。

即使生活遭受狂風暴雨,內心依然可以乘風破浪,保持寧靜和諧,內在各個部分安居樂業,會享受現在的工作,彼此友好相處。

電影會有結束的那一刻,而生活還在繼續,不想面對的情緒和想法還會不斷湧現。

艾默生說:“什麼是野草?野草就是價值還沒有被發現的植物。”

我們之所以像除草一樣消滅自己的內在部分,是因爲我們沒有花時間真正瞭解他們的美。

接納內在的所有,找到真正的自己,走向內心和諧之路,就先從學習《部分心理學》開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