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在碧海雲天上的嘆望……》

《寄陽賦》

淡竹槐蔭招虎秀,千里雲頂一大觀,

雷戰當年西風烈,膠東父老感情長,

紫薇古樹識天籟,萬海飛灘連理思,

夜宿夢達盡因緣,叢麻古剎禪語空!

金沙漫海,碧波驚鵲回頭,

沙鷗顧盼,今吹散,一葉雲灘輕煙袖,

黛眉低,年華逝,佳人在何方!

芳草連天,青汐照月遙望,

蒼鷺凝目,當離亂,一片蘭舟寒林晚,

畫屏淺,淚眸滴,斷魂知何處!

飄翔宇而遠遊兮,與萬物生其弗求,

棲澹泊之惆葉兮,內姣姣而自閒,

持正道之冉冉兮,歸長命以捐棄,

娩秋霜以奮進兮,體霏霏而含章,

宣太陰之哀厲兮,適芳林而久沐,

獨怡樂而行吟兮,誠貞士之介心,

經絕路以懷志兮,得俯仰隨其邃廣,

聊逍遙以相應兮,悼餘生之悠悠,

伏遑遑以昭德兮,易世俗之高昂,

何騏驥其將至兮,望九重之永嘆,

吾固知其高舉兮,謂無垠之安歸?

處濁世而窮危兮,了冥冥之昧昧!

感天地之無終兮,焉流涕乎求索?

年洋洋以濟入兮,忠毅毅而超達!

山起林風,臨澤而淵,

賁明以止,應和萬象,

誠孝於天,友悌於地,

泛愛普衆,仁德廣施,

立行乎信,立志乎遠,

心之所向,此生無際!

抱一唯真,能持守乎?

爲而不爭,能清靜乎?

損益之道,剛柔用也,

筧兮俁俁,日之蘇照,

雲彼之思,言何滔滔,

人皆名有物之物,而莫知無物之物,

甚於大象而相物也矣!

迎風朝陽的古樹悠然自得,

似乎在向你示意,心還安好?

紫紅色的花影繽紛如眼神迷離繚亂,

青翠欲滴的枝葉是凝脂的白玉嗎?

公園是都市的一抹動聽的清香,

時光卻是公園的一道晚霞般的詩意..…

告別鐫刻的記憶,迴歸現實的生存命途,

那深沉的背影埋藏着通徹的祈願,

鳥兒在雲端感應着心底的悲憫,

帶給孤獨的行者以無限的慰藉!

信仰的神祕宛如天堂的先知,

智慧的玄妙恰如彼岸的精靈!

衝激着名爲慾海的人世,

留下從未有過的無奈與寂寥……

道,你是我畢生唯一的堅定,

愛在我心口上凝視,

在我的眼眸裏盪漾,

你的模樣,你的性靈,你的倩影,

都已在我記憶深處生根發芽,

悠遊在被雨水浸染的漫長街道上,

歲月在不經意間的閒談細語中散佚,

談笑風生的城市裏藏着憂鬱的人情味,

它在現實中被僞飾成喜劇的模樣,

殊不知夢境裏童話的迷幻纔是它的本來面目,

在一碗香飄萬家的西域拉麪裏沸騰,

在縷縷清風的吹拂下凝結成最美的句點,

用滿腔的熱誠對待這個世界上的人們,

才能在彼岸花開時點亮生命的明燈!

所有的表象只是因爲在不同差異中才會有個性區分,纔會讓你產生幻象誤認的觀感,當在同一類中,也就沒有了差異,就無所謂審美價值理性的視差觀感,都不過是存在物,真正的正道就是純粹自性和基於純粹自性的始終如一的虔信堅誠,是真正的無爲不爭,所謂虔信堅誠就是一種始終如一的溫暖心境,悲憫他人,也治癒包容自己,溫暖心境就是秉持善性,堅信正道,無論深處任何困境逆境險境,都有這種溫暖治癒的心境,人生必然會充滿喜樂,生命纔會因此超脫,靈魂就必然得以昇華,終得歸屬,人真正需要的不是什麼求生能力,而是治癒靈魂的智慧善性,擁有這種智慧善性,無論深處何種境遇,都能安然度過,所有看似無用的創造性,是一種基於聖潔心靈的神性凝聚,性比能更有深遠價值,因爲性可以衍生出能,而能只是被限定的造成結果,真正感化人心的不是能的展示,而是性的奉獻,然而當今之世的社會並不明白這一點,而是汲汲於固定的能,而輕視了性的邃廣意義,不過性也不是最根本的源始,最根本的源始還是靈,所謂靈就是衍生性的始源,一種孕育造化的生態關係,而這種孕育造化的生態關係基於性的覺與信,覺是對性本身的超越,而信則是這種超越本身的純粹虔誠,始終如一,自然而然,是對自身所處生態環境的所有存有之間關係的覺,以及如何共生的超越本身的行動虔信,這同時融合在一種存在本體上,便是靈,人不是靈,但是人是最具有成爲靈的潛質的此在,人都是從業務走向能的,從習性走向性的,業務就是無意識的自然賦予,是存在的習性就是無意識的自然獲得,是在被裹挾的在場流動中的無意識累積沉澱構成的,但是自真性需要的是有意識地積累濾沉而生成,所以自真性是自主澄明的活的發展在場的自覺顯現,業務同樣如此,只不過它不是被裹挾而是被物化沉淪,能就是一種醒覺,它是通覺的基石,信是能的願力體現,是一種超越的力量,是能的昇華,也可稱之爲通靈,通靈纔是能的最高境界,要有這種突破就必須明白自己是什麼存在,何以存在,能實現怎樣的存在,也就是自己的溯思追問,唯有不侷限於某一種領域境遇,而是將其視爲同一的無差別存在,才能獲得超越的覺,產生超越本身的信,從而逐步在綿延流動中生成造化以達靈的體認,若人能天人相應,便是先覺通靈之人,先覺並非先知先覺,而是感天地而應和人的覺之至境,先覺是可知的,只不過需要充分的探索實踐努力,也就是堅毅能動體認,創造而體驗,體驗而創造,先覺通靈乃神性真靈即神靈,即人的終極迴歸,其理想追求便是終極教化的願景,自由發展而身心和諧的生而性真,於道統共生之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