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向內求,術往外尋——李砍柴新媒體創作“本源論”

砍柴書院&簡書寫作營

“乾貨,絕對乾貨!”

“肺腑之言,嘔心瀝血總結!”

“新媒體創作追根究底之宏論!”

這是我昨晚聽了李砍柴老師30分鐘加餐分享課後的第一感覺,我相信許多同學都有同感。

這節課因爲乾貨太多,我不得不仔細聽了三遍之後,纔敢拿起筆來寫下一點心得。



賽道決定未來,內容決定生死

李砍柴老師在講解新媒體創作時,特別強調了平臺、個人與讀者的關係。這三者之間,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李砍柴老師不愧是媒體人,對於寫作平臺的變化,時刻保持着強烈的敏感,不斷追蹤着行業發展趨勢,從而,爲團隊和個人踏準節奏、優選賽道、前瞻佈局,充分發揮了團隊和個人的最大價值,使砍柴書院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研究平臺是爲了睜眼看世界,不走怨枉路;洞悉讀者是爲了滿足市場需求,找準定位,這兩者都是術的範疇。道須內求,必須深挖個人價值,突出品牌、品質和品味。

也就是說,道向內求,術往外尋,賽道和內容纔是新媒體創作本源,也是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平臺和讀者都是加分項,需要借勢、造勢,才能成事。

試想,如果平臺和讀者研究的再透徹,你寫不出有價值的內容,又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我們必須把握好這三者的關係,在平衡中快速通過,在成長中不斷優化。所謂選擇,不過是利弊得失之取捨,凡事向內求,抓住根本,才能佔據有利地位,讓自己站上賽道風口,使內容具有專業度,又有可讀性,在平衡中尋找機會,在發展中尋求突破。



賽道是我們對行業大勢的一個認知,賽道決定未來。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要找到足夠長的坡和足夠溼的雪。”人生如此,投資如此,寫作也是一樣的道理。

賽道就是平臺的發展風口,行業的發展趨勢,作爲創作者,優秀的內容,一定要尋找到足夠長的賽道,有粘性的用戶,纔能有持續的競爭力。

所以,李砍柴老師一直在強調“深入淺出”,深入就是要具備專業價值,淺出就是要具備可讀性,兩者相結合,才能增強用戶粘性,具有更廣泛的用戶羣體,更強的爆發力。

內容決定生死,你佔據再好的賽道,如果沒有優質的內容輸出,也只能望風口而興嘆。

內容纔是一個人的核心價值所在。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內容與平臺賽道、用戶需求相契合,尋找到最佳平衡點呢?

李砍柴老師說,像打造個人品牌一樣打造內容,突出內容的格調和個性,讓自己向知識IP靠近。

這個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而且,可能還是一個經歷陣痛的過程。精雕細琢肯定很慢,出色的產品必須浴火重生。

內容就是產品,必須要精準定位,定位自己,定位內容,知己知彼,找到自己的優勢,慢慢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在寫作上,要追求深度垂直,一條道走到極致,打通一條路,纔是出路,打不通,就是死路。與其多點發力,不如聚焦一點,內容越聚焦,道路越寬闊。

在這個方面,我是走過彎路的,開始進入頭條寫房地產分析文章,急功近利,沒有沉下心去精耕細做。

後來,以爲書評纔是青雲熱門,又匆忙轉型寫書評類文章,期待着一飛沖天。孰不知,自己連平臺規則都沒有用心學習,想一口喫個胖子,豈非自不量力?

我如果早一點遇到李砍柴老師,早一點聽到昨晚的課,也許,我的新媒體發展之路,可能會是另外一個天地。

昨晚的課上,李砍柴老師兩次點了我的名字,這是對我莫大的激勵,同時,也使我清醒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侷限和差距之所在。

所以,在我私下請教了李砍柴老師以後,我更加相信專業的力量,團隊的力量,內容的價值。



對於我個人而言,調整好心態,讓一切歸零,空杯以待,認認真真地重新學習,把老師講得內容,一遍遍琢磨,一點點悟道,先充分吸收,再結合自己理解,融匯貫通,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纔能有一得。

我必須摒棄浮躁的心態,放棄走捷徑的幻想,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尊重平臺規律,把時間當作朋友,唯有用心才能閃亮,唯有真正的熱愛才能長久。

李砍柴老師這一節寫作“道”與“術”的分享,其實質是對寫作“本源論”的追問。

寫作的本源,我理解的就是:道向內求,術往向尋。

向內求,深挖個人潛力,打造專業能力,提升價值輸出,日反省,周覆盤,月總結,刷新思維,事上磨練,是寫作之道。

寫作之道的核心在於自我管理,高度自律,聚焦一點,刻意練習,立即行動。

向外看,拓寬視野,對標高手,以變應變,把握趨勢,關注熱點,研究平臺,琢磨文章,跨界整合,強強聯合,是寫作之術。

寫作之術的核心在於勢能轉化,向平臺借勢,善於營銷造勢,整合資源,方能成事。

美國總統林肯曾說:“我走得很慢,但我從來不會後退。”

李砍柴老師,正是下慢功夫的人,正本清源,才能行穩致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