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文化苦旅》

1

虽然现在的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家门不出校门不迈的宅女,但我依然记得初中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想出门去看看。看看这个世界的山水湖海,看看我们国家的古都遗产。

这一切都源于那年,我翻开《文化苦旅》,看到的两段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骤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

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汇,聚汇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的一下裁割为二,直蹿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

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向。

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2

都江堰很有名气,说起来没什么人不知道。但在谈到中国古代辉煌成就的时候,却往往容易忽略掉它。

或者因为长城的名声太大,或许因为兵马俑的存在太令人惊讶,或许因为故宫和布达拉宫美得实在让人目眩。总之,都江堰确实处在名声不上不下的边缘,明明谁都知道,却又谁都想不到。

(我一个高中选修历史的,看见都江堰的次数实在屈指可数,地位不比他高的京杭大运河反倒因为在当时劳民伤财非议众多的缘故,出镜率要比都江堰高得多得多。)

所以它的美也被太多人忽略了。

不同于砖石泥瓦堆砌浇筑的美,它的美源于自然。都江堰的水,在人为干涉下,展现出了一种不同于溪流也不同于大海的美。

激流带着铺天盖日之势涌来,却撞上一道又一道的坚坝,渐渐被抚平棱角,变得驯服顺从。

人没有办法征服自然,却有办法改造自然。

建造出都江堰,使成都变成天府之国,将这一壮观的美景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届小小郡守——李冰。


3

我对李冰其人知之甚少,只是想借李冰说说中国的官僚们。

一位现代女作家见到这尊塑像怦然心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她由此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

应该站在哪里?

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阶级观念根深蒂固。而“士”,往往只意味着读书与从政。

不考道德,也不考实践能力。

暂且不提道德。当一个只会“读书”的官员入了仕,他能干什么?

往往,他们既没有造福地方的能力,也没有直言不讳的勇气。

上下千年,出过多少地方官,青史留名为地方百姓做了实事留下功德的又有多少?

李冰修建都江堰,苏东坡治理西湖,白居易、蔡襄。

惭愧,我一时已经说不上别的了,后两者我也说不上具体事迹。

除了我寡见鲜闻的原因以外,何尝没有古代官僚只拿俸禄不干事的缘故在?

不仅如此,从小一心想着“入仕”“为官”,会让他们把官位和名声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但自己没有能力,又往往扛不住欲望的折磨,尸位素餐也就罢了,而贪污受贿之人更是有如天上繁星,数之不尽。有些时候为了维护名声所做出来的事,更是为人所不齿。


……能吐槽的实在太多了,毕竟我站在现代的眼光,看过去自然是万般不好。

暂且停一停,后文还有的是机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