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文化苦旅》

《道士塔》是看得让人胸口发闷的一篇文,是第一遍看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文章之一。


封建中国有太多值得抨击的地方了,其中一点就是底层人民的无知愚昧。

不,更应该说让底层人民千年来保持无知愚昧的正是封建中国中的“封建”。

1

百姓越无知,统治者就越容易管理。

只要没有贪官污吏在天灾时期添乱,也不像始皇一样实行暴政,“愚民”一般是不会升级成“暴民”的。

即使是“人祸”——推行不合理的经济政策,百姓也只不过多两句抱怨罢了。

(我对历史的了解几乎仅限于历史书了,而历史书一向会抹去很多不那么美妙的历史,所以如有错漏,敬请斧正。)

所以统治者放任他们无知,甚至说希望他们保持着愚昧,永远不要变得有智慧。

而多数人的愚昧也确实和中华文化一样“流传千年”。

这里的代表人物是王圆箓,可他只是那千千万万中的一个而已。只是“有幸”遇到了敦煌文化,他一个人的无知就被放大到了国家民族的地步。

该承担责任的不该是王圆箓,或者千年来始终懵懂却安稳的贫民百姓,更应该是制度,还有直接间接导致这一切发生的层层官吏以及最高统治者。

王圆箓只是被推到台前的替罪羊。文中写到:

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泻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

他刷石灰、凿塑雕,令人愤怒,却也可悲。


2

相对于王圆箓的举止,更让我觉得无力的是书中国内官员与国外学者的对比:

县长是个文官,稍稍掂出了事情的分量。不久甘肃学台叶炽昌也知道了,他是金石学家,懂得洞窟的价值,建议藩台把这些文物运到省城保管。但是东西很多 ,运费不低,官僚们又犹豫了。只有王道士一次次随手取一点出来的文物,在官场上送来送去。  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中国官员也不是都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经卷,推测着书写朝代了。但他们没有那副赤肠,下个决心,把祖国的遗产好好保护一下。他们文雅地摸着胡须,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那个道士再送几件来!”已得的几件,包装一下,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品。

就在这时,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他们愿意变卖掉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的路费。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甚至作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朝这个刚刚打开的洞窟赶来。他们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

(上面两段是老一些版本的书里的)

所以我在昨天的文章里将将止住了对古代官员们的抨击,因为可诉的实在太多了。

后来想想实在没有必要,时代决定了他们所能见的所能做的就是那么有限,只是当在他们明明可以出力的地方无所作为甚至帮倒忙的时候,又实在为国家和那个时代感到痛惜。


3

如果说我是对王圆箓的无知感到无奈,对官员们的无所作为感到无力,那么,对于蒋孝琬,唯一有运气和能力去改变这一切的人,就是满心满肺的愤怒了。

其实这也是个悖论,如果他是会改变这一切的那一类人,那他大概就不会有机会参加近这桩轰动世界的大买卖中来。

原文中是这么说的:

斯坦因到达新疆喀什时,发现聚集在那里的外国考古学家们有一个共识,就是千万不要与中国学者合作。理由是,中国学者一到关键时刻,例如,在关及文物所有权的当口上,总会在心底产生“华夷之防”的敏感,给外国人带来种种阻碍。但是,蒋孝琬完全不是这样,那些外国人告诉斯坦因:“你只要带上了他,敦煌的事情一定成功。”

事实果然如此。从喀什到敦煌的漫长路途上,蒋孝琬一直在给斯坦因讲述中国官场和中国民间的行事方式。到了莫高窟,所有联络、刺探、劝说王圆箓的事,都是蒋孝琬在做。

有一天王圆箓觉得斯坦因实在要得太多了,就把部分挑出的文物又搬回到藏经洞。斯坦因要蒋孝琬去谈判,用四十块马蹄银换回那些文物。蒋孝琬谈判的结果,居然只花了四块就解决了问题。斯坦因立即赞扬他,说这是又一场“中英外交谈判”的胜利。蒋孝琬一听,十分得意。

我对他的这种得意有点厌恶。因为他应该知道,自从鸦片战争以来,所谓的“中英外交谈判”意味着什么。我并不奢望在他心底会对当时已经极其可怜的父母之邦产生一点点惭愧,而只是想,这种桥梁式的人物如果把一方河岸完全扒塌了,他们以后还能干什么?

就是在这里,我第一次对“天朝上国”这种说法产生了微乎其微的好感。

我们是天朝上国,他们是蛮夷小族,怎么可以让他们夺走我们的东西?

即使另外那些“中国学者”或许有着和蒋孝琬相同的本质,但就在这一点上,我对他们的”华夷之防”产生了些许感动。

或许是来自一个民族的底气和骄傲,所以他们总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抉择。或许是有着千年相传的一份宁折不弯的气节和脊梁,所以中国扛过了那些最艰难的岁月。

或许有些人不是完全能分清对错黑白,但他们坚持着一点,我要守护我的国家,这就够了。

对于另一些人,没什么可说的。

中国的遗产丢了,虽然令人心疼惋惜,但其实无伤大雅,毕竟千年的沉淀就在这里。

但如果自古以来血脉相承的气节碎了,这个民族大概也就要散了。

所幸中国地广人多,总有那么一些不畏牺牲,愿意以身证道的勇士会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从众心理在此时显得那么,令人亢奋,令人热血沸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