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京物語》看老年人的困境

經典作品之所以經典,在於其所能傳達的思想可以超越時空,由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執導的《東京物語》講述了一個並不複雜的故事,其所傳達的思想今日看來也絲毫不過時。

兒女們都大了,各自成家。也許是因爲各自的生活繁忙,他們竟不回去看看自己年邁的父母,父親周吉和老伴只好去東京看望他們,老兩口帶着愉快心情上路。可另一邊,還沒等他們到大兒子家,孫子就因爲爺爺奶奶到來騰地方哭鬧不停。老人開始覺得尷尬,大兒子幸一在東京當醫生,二女兒繁在東京開美容店,二兒媳紀子的丈夫在戰爭中陣亡,她獨自一人過着寡居生活,小女兒京子留在老家外,大阪還有三子敬三。 東京讓老人陌生,在兒女家也好不到哪去。大兒子工作繁忙,沒時間帶他們出去玩。搬到女兒家,依舊每日困守且有矛盾。老兩口漸漸也明白兒女們的處境,他們在東京的老友也過得不好。只有守寡的兒媳紀子對老人很是孝順。之後老人踏上回家的路,前後不過十天。可他們剛到家不久,幾個子女卻相繼收到噩耗,母親病危,恐怕時日無多。故事的結尾母親去世了,二兒媳紀子陪伴父親幾天後,也回到了東京。

剛到東京的時候,媽媽說:“原來東京這麼近。”決定離開東京的時候,媽媽說:“東京真的太遠了。”

親情是維繫一家人聯繫的紐帶,然而隨着子女們逐漸長大,他們有了自己的生活,要爲自己的衣食住行計較,兒時碰到麻煩可以尋求父母的幫助,步入社會只能自己獨自面對,加之遠離父母,聯繫會越來越少,這之間的親情難免會變淡,故事的開頭,父母剛到東京時一家人客客氣氣的說話,甚至讓人覺得矯情,與其說是導演在塑造人物的形象,倒不如說導演是刻意爲之,這一片段倒令人覺得這一家人的親情並非那麼融洽,頗有點水分。

這部電影中,導演極力塑造了二兒媳紀子這樣一個完美的形象,實在是令人動容,寡居八年不曾改嫁,孝敬父母可謂盡心盡力,我不禁懷疑這樣的兒媳真的存在嗎?父母的東京之行,陪伴他們最多的不是自己的親兒子親女兒,而是自己的兒媳婦這樣一個外人,別人又工作要忙,她難道就沒有工作嗎?但她還是那樣做了,也許會有人說她傻,但在我看來她是最通透的那一個,她把家庭關係看透了,做出了最佳的選擇。

故事的最後,母親去世了,諷刺的是正是母親的去世讓久也不曾團聚的家人聚到了一起,下一次再團聚,恐怕就是老爺子去世的時候了吧!也許有人會爲片中的父母感到惋惜,但他們已經算是幸福的了,至少去到自己的子女家中還有口飯喫,去世的時候還專程趕回來送葬,反觀現實,多少父母過着悲慘的晚年生活,他們的孩子多了,孩子互相推卸責任;孩子少了,連他們自己的家庭都顧不上,哪還有時間照顧年邁的父母。

這些老人的處境不是新出現的社會問題,幾十年前的這部電影早就一針見血的指出了這個現實,我們急需探索一條可行之策來使老年人擺脫老無所依的困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