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喫的嘎牙子

文|一凡

齊帆齊微課|最近實在太忙了,每天日更都要等到晚上11點多鐘才完成。時間緊迫,逼着我不得不用語音輸入。

昨天下班的時候,江面上已經沒有浮冰了,只有岸邊還殘留着一些支離破碎的冰排。終於,喫開江魚的季節到了!

我是一枚正宗喫貨,喜歡喫的東西很多。以前旅遊的時候,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去嚐嚐當地的特色小喫,再買一些那裏的零食。

但是要說最愛喫的東西,那肯定是松花江的開江魚---嘎牙子。

每年春季松花江開江之後。我們這裏的人都會買嘎牙子喫,因爲被冰層封印了一冬,重見天日的開江魚特別的鮮美。

嘎牙子,學名又叫黃顙魚。 嘎牙子只是黑龍江人的叫法,這個名字的由來據說是因爲這些魚在羣遊時會發出“嘎嘎”之聲。

但我對這個說法卻不敢苟同。因爲我從來沒有聽過這種魚的叫聲。再說了,如果會發出“嘎嘎”聲,叫它“鴨子魚”不是更貼切嗎?

依我看,嘎牙子是因爲背部和前腹部長着的那三根又粗又硬,上面還帶着齒的尖刺兒,所以才得名的吧。

刺多的魚我不喜歡喫,因爲挑刺兒太費勁了。但是嘎牙子的魚肉中並不像鯽魚那樣佈滿小刺,只有一排整齊的骨刺。

魚肉非常細嫩、鮮美,喫的時候,只要將整條魚放在嘴巴里,用牙輕輕一擋,然後用筷子一擼,整片的魚肉就全擋在了嘴裏了,完整的魚骨也剔了出來。

當然,在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讓那三根粗大的尖刺扎到嘴,不然有你好受的。有一次我喫快了,讓嘎牙子背上的魚刺兒,扎到了牙牀上,那滋味,何止酸爽......

嘎牙子屬於淡水魚中比較名貴的一種,在黑龍江特別有名,幾乎人盡皆知,是每年開春開江必喫的魚類之一。

如果黑龍江有誰說沒有喫過嘎牙子,肯定會被人笑話。

嘎牙子可以用來燉湯,但最有名的喫法是“醬燜”。用東北大醬“醬燜嘎牙子”,也算是東北的特色名菜吧,大醬燉出來的魚特別的香。

醬燜嘎牙子,要先將醬湯熬開,再小心翼翼放入,收湯後,一定要小心翼翼地將魚剷出。否則,就會成了一鍋魚醬。因爲嘎牙子太嫩了,經不起折騰。

如果要燉湯的話,就不用那麼小心了,畢竟魚的鮮味全在湯裏,如果在湯裏再加上幾塊豆腐就更好了。

嘎牙子雖然沒有魚鱗,但是它身上的鈣、磷含量卻居江河魚類之首,特別強身健體,還有發奶的功效呢!

我們每次下班經過江邊的時候,都會看到一些漁民打魚回來後,直接在江邊就擺攤賣魚。

很多人都去江邊買魚,纔打上來的魚,活蹦亂跳的,特別新鮮,很快就可以賣完。

我一般去那裏,都是專門挑嘎牙子買,然後回家醬燉。

這幾天纔開江,老公每天下班都會上江邊來溜達,他知道我愛喫嘎牙子,想早早買回家去給我做嘎牙子喫。

記得小時候,父親在船隊上班那段時間,每次父親回來,都成麻袋地往家拿魚,那是單位分的。

爲什麼吃了幾十年嘎牙子魚,還這麼愛喫魚呢?

齊帆齊第3期28天寫作成長營(8)篇1081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