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愛我的父親離我而去,我哭成了孩子,從此成了孤兒

七七在朋友圈發了個訃告:“最愛我的父親離開了我們”,後面是一連串哭泣的表情。

在那一剎那,我仿若看到了七七悲傷的趴在父親身上哀泣着,哭紅的眼深情的望着躺在那裏一動不動的父親。

她多麼希望能挽留住父親,她多麼的希望父親能再多看她一眼,能再多撫摸她一下,哪怕是最多跟她說一句話。

此時,父親已撒手人寰,留下七七孤獨的在世間。

那一刻七七的世界像是轟然倒塌了一般,她再也沒有人可以喊“爸爸”了,她再也沒有人可以去撒嬌了,她再也沒有人來打她罵她疼愛她了……

哭成淚人的七七,難撫悲傷的心情,但她依然要堅強的面對。接下來的後事,還要七七去主持打理,送走老人最後一程。

步入中年的七七,雖已有兒有女有丈夫,有屬於自己的小家庭。但對於七七來說,唯有父母在家的地方纔是歸宿,纔是她日夜思念的故鄉。

人生就在悲歡離合中不斷重複着,此時方能讀懂體會到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名句”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時多。“

相聚是起時,別時是終止,誰也逃不過這樣的魔咒。只要相逢,終有一日要別離。

七七的傷楚,在另一位朋友的身上也深刻的體現了出來。


阿丘的父親在他30歲時告世離別,那時阿丘才結婚不到2年,小家庭剛步入穩定,生了小孩子,老父親還沒來得及享受老來之樂就告世長辭。

父親離世的那一刻阿丘說他就像個孤兒一樣,再也無依無靠了,再也沒有人會疼他愛他關懷他了。明天所有的一切都要他去獨自面對,他的心瞬間空了,支撐的世界也倒了。

這是子女對父母的戀戀不捨,是希望父母能再多陪伴他們些許,哪怕只是遠遠的看着他活着呼吸着也好。

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柱。不管他們曾經有意無意傷害地過孩子,或是曾給孩子造成增添過什麼麻煩事,抑或是孩子對他們有何憎恨厭惡,只要有父母在,他們就是完整的。

而當父母走到人生的最後一刻時,子女所有的包袱都會在那一刻放下,或是悲傷委屈、或是珍憐痛惜、或是依戀不捨、或是空留遺憾。那割捨不了的濃濃親情,幾人能輕易捨得呢。

人間輪迴,本亦如此。

父母生下了子女,就意味着他們要逝去,一代一代的傳承,是他們最大的功德。

而子女的悲傷與不捨,皆因心有餘憾,未能達成。父母的告世,是永遠的,子女想要彌補,也只能是對碑空嘆或是夢境了願。

父母在,多珍愛,莫待傷別離,哭盡淚花幹。


活着,即是死去;死了,也意味着新生。

弘一法師李叔同的那句“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似乎也在訴說當人轉世那一刻,那方世界的親人同樣在問“你幾時會回來,回來時可不要徘徊留戀不捨得世間”。而接下來的一句“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時多”我想把“多”換成“難”字,當一個人到了人生終點時,他是很難與世作別的。

他也不想走,怎奈壽限已到,不走不行。可他一走,家中老小誰來照應,若了無牽掛也罷,可在世一回留下了太多的情,親情、友情、愛情……,這些割捨不了的情,何處安放?撒手之際痛苦的是不僅是要告別的他,也將痛苦傷悲留給了在世間的他們。彼此難以割捨,彼此情意綿綿,彼此已走進了心間。

情繫萬物,只因牽掛未了;若是一朝放下所有,像來時一樣,輕鬆而來,自在而去,不失爲一種修煉。

“問君此去幾時還,唯有別時難……”今朝一別,後會何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