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陶,摩擦

在科学主义霸权的时代,理性成了真理的化身,逻辑成了思想的代名词。人们忘了我们认识第一个苹果,第一个人(一般是妈妈),知道自己和别人不是同一个人,都不是从知识和理性获得的,而是直接领会的。

人的天赋理解力,是先天的能力,和语言能力一样。

学习的原初方式是薰陶,即便我们成长大,当我们第一次学习1+1等于2,也不是基于理性,而是揣摩。有人告诉我,我首先是疑惑,然后对着这个1+1等于2的问题巡视,任何人的灌输都不能跳过这个环节。

我们怎么知道不该玩火?我们怎么知道不该骂人?

我们是薰陶来的,这个先天能力永远不会失去,但常常被遗忘。

学习任何东西,都得摩擦摩擦。可是这些我们都忘了,我们要逻辑和条例,最好是教条,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产业――知识付费,你要的他卖给你。

非对象化的薰陶和摩擦,我们丢了。对象化的表象的“标题作法”“日更”“一万小时定律”“思维导图”“点赞量”“粉丝量”“打卡”“一切可以数字化量化的东西”被捧上神龛,因为它们都可以表为象,站在我对面。

不能表象的薰陶,摩擦,前理解,前情感,我们都抛弃了。失去源发境域,也就失去了精神家园,陷入焦虑,不安的情绪中。要么抑郁,要么打鸡血,要么混迹于常人之中,要么麻醉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