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戰略,壞戰略》6:修煉判斷力的3個小工具

原創 精進學思行 精進學思行 今天

《好戰略,壞戰略》這本書對我的最大的啓發,就是它對“好戰略”核心要素的定義:調查分析、指導方針和連貫性活動。

我的理解是:通過調查分析,發現外部的趨勢、機會和挑戰,識別內部的資源、能力和問題,從而制定指導方針和連貫活動,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雖然三個核心要素很簡潔,但爲什麼制定好戰略還是很難?或者即使知道這三個要素,但是不同的人制定的戰略還是會千差萬別?

我理解最關鍵是我們的思考方式,就是作者在第三部分提到的”戰略眼光“,我覺得這太抽象,分享一下它提到的提高我們判斷力的三個小工具,它們共同目標,都是爲了減少我們的思維侷限和偏見,從而提高我們制定好戰略的概率。

這三個小工具分別是:列清單,心理專家組,和預先記錄判斷。

1 列清單

關於清單的價值,我在VUCA時代,你需要一件稱手的武器中分享過,而在《好戰略,壞戰略》中,作者從另一個視角進行了解讀。

作者分享了一個典故,就是1890年,卡內基給年輕的顧問弗雷德裏克.泰勒開了1萬美元的支票,主要用來回饋後者提出的一個管理工具,而泰勒給出的建議是“請列出您10項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然後,從第一項開始做。”

聽上去挺不可思議的,當時作者也不理解,後來他想通了,卡內基得到的好處絕不是一張清單,而是列清單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其實包含了兩個內容,一個是想清楚“重要事項”和“可做事項”之間的關係,從而聚焦重點;其次,是通過這個過程,理清楚實現的路徑和方案,這個列清單的過程,其實是對我們思考的問題的再審視和思考。

我自己在工作中也嘗試過類似的方法,當我發現自己頭腦裏面有很多的事情的時候,我通常不會立即挑一件開始做,而是拿出一張A4紙張,把我腦子裏惦記的事情,無論大小一條一條列下來,通常會有10多條,甚至是20~30條;然後,我會把這些事情歸一下類,看看哪些事情是可以合併處理,那些事情要先做,其它事情才能順利開始;最後,我在確定它們的優先級,然後從最重要的事情開始做,而且,如果這個事情本身比較複雜,我還將其拆解成爲具體的動作,然後像執行程序代碼一樣開始執行,直到完成。

通過這種方式,我的腦子會清醒很多,而且內心會淡定很多,因爲我知道我在在做的事情,是經過我的思考和判斷的。

2  虛擬專家組

列清單的方式,還主要是從我們一個人的角度思考,難免還是會有侷限,書中提到,我們可以通過建立虛擬專家組,來提高思考的全面性。

作者提到了他給TiVo做戰略研討會的例子,當時TiVo面臨棘手的處境,參會人員在會前都寫下了自己的一個判斷和建議方案,作者發現,每個人通常都只給了一個方案,有人提議要降低包裝的成本,有人提議不要提供太大的硬盤,而還有人提到不應該抓住衛星電視不放,而是要考慮有線電視領域。

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直覺,給出了判斷和建議方案,但作者認爲第一瞬間想到的方案,可能有洞見,但常常也容易偏頗,因爲人們對於一個複雜問題,一旦想到一個可能的方案,而且是自己好不容易想到的,就容易抓住不放, 但這個方案常常是比較侷限的。

你可以設想,在一個公司的產品,市場份額下降了,當召集公司不同的部門進行討論方案和原因時,人們很容易從自己的角度進行判斷,比如有人會提出產品的質量下降了,有人可能會說市場推廣不夠,還有人可能會說沒有了解到用戶的需求,總之,任何一種解釋看似都合理,但對於錯綜複雜的現象,很難分清哪個是真正關鍵的,而每個人都固守着自己的觀點。

從我們個人的角度,有沒有更好的方式,降低這種可能的認知偏見呢?作者提供了一個小工具,就是“虛擬專家組”,也就是在你的頭腦當中建立一個虛擬專家組,這些專家組的成員是那些你比較熟悉他們觀點的人,最好他們有不同的思考問題角度,而且你對他們的個性有所瞭解。

當你突然有了一個想法,和洞見的時候,不急着固守,而是把它拋給你的“虛擬專家組”,聽聽他們不同的意見。

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他的專家組中包括了他的論文答辯會主席布魯斯.斯科特教授,錢德勒教授以及喬布斯等,每當作者產生一個想法時,就會問他的專家組“這個方法有什麼問題嗎?在這種情況下,你們會怎麼做?”

比如前面的TiVo公司問題,作者設想,如果這問題拋給喬布斯,他很可能不喜歡TiVo的業務,因爲它不能給用戶提供真正酷的體驗。

這個“虛擬專家組”的方案,我也有過使用,不過主要是在我處在困境的時候,我會設想:如果他們碰到類似的情況會怎麼處理?如果我諮詢他們,他們會給王雙什麼樣建議?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幫助我切換視角,重新審視自己面臨的困境和應對方法。

3 預先記錄判斷

我每年在制定年度計劃的時候,都會站在未來給自己寫一封信,預測自己這一年發生的變化,等到了年末的時候,我就會翻出這封信來對照看一下,看看自己的判斷是不是準確的,這就是典型的預先記錄自己的判斷。

通過預先記錄判斷,我們就能把後來真實發生的結果和自己預先判斷比對,從而分析自己當時爲什麼這麼思考,爲什麼預測和最終結果有偏差,該如何調整?反覆練習,就能讓自己的預測和判斷更精準。

比如我們在聽一個報告前,可以先把自己想問題的問題寫下來,並寫下如果是我們自己,會怎麼回答,最後現場提問,再看看演講者是如何回答的, 別人爲什麼這麼回答,和我們的回答有什麼不同,分析這個背後的思維不同,從而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判斷力。

總結

好戰略的關鍵三要素很清晰,但爲什麼不同人制定的水平不同,關鍵就是背後的思維方式,具體說是自己的思維侷限和判斷力,如何修煉判斷力?作者提供了三個小工具:列清單,虛擬專家組和預先記錄判斷。持續訓練,就能夠讓我們的判斷變得更加精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