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找到自己的“內核”了嗎?

原創 精進學思行 精進學思行 2023-01-01 18:21 發表於上海

時間過得真快,2022年已經結束,2023年已經開啓。昨晚,和合夥人一起通過看羅胖的演講,完成了跨年,而這次演講對我們啓發最大的是“內核”這個詞。

1 什麼是內核?

如果你檢索“內核”,大概率看到的會是在計算機領域中的解釋,如百度百科中對其定義是:

內核,是一個操作系統的核心。是基於硬件的第一層軟件擴充,提供操作系統的最基本的功能,是操作系統工作的基礎,它負責管理系統的進程、內存、設備驅動程序、文件和網絡系統,決定着系統的性能和穩定性。

不過,我覺得在劍橋詞典中,對Core(核)的定義更加通俗和易懂,也和羅胖想表達的“內核”更接近:

Core:the basic and most important part of something/核:一個東西最基礎和最重要的部分。

從這個定義延伸來看,一個人的內核,就是一個人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包括一個人的個性、價值觀和能力,對應的就是“核心特質”,“核心價值觀”,“核心能力”

2 爲什麼我們需要內核?

爲什麼要強調內核?我的理解主要有三個作用:穩定、取捨、遷移。

爲什麼有內核就更容易穩定?想想“定海神針”就比較容易理解,在這個外部環境不斷變化的時代,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內核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就好像有了自己的“定海神針”,就能在面對外部變化的時候,就更加內心安定。

同時,因爲對自己內核比較清楚,就能在面對外在機會和紛繁的信息時,就能更好地取捨,比如你的一個核心價值觀是成爲一個優秀的工程師,那麼你就會盡量忽略和你內核無關的信息。

羅胖在介紹內核的時候,舉了一個天文學家成爲室內裝修師的例子,在外人看來很不可思議,而且感覺是很大的跨界,但是如果我們看到天文學家的核心能力,就會發現,這種轉行,其實不是完全從頭開始,而是很好地利用了原有的核心能力,這其實很有可能適用於我們很多希望轉型的人。因爲轉型,不是完全拋棄原有的核心能力,而是基於核心能力進行轉型,比如你的數據分析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等,但前提是要識別自己的核心能力。

3 你發現了你的內核了嗎?

既然內核這麼重要,你有找到你的內核嗎?它通常來自於哪裏?

寫到這裏,我想到兩個故事,一個是真實的人物,一個是虛假的影視人物。

“勇氣”從何而來?中分享了陳行甲的故事,從他的故事中,我發現了他內核的兩個關鍵特質“乾淨”和“關愛他人”,而這兩種特徵在他當縣委書記和後來從事公益事業中,都有很好地體現,而這個內核其實是源於從小,他母親的教育和影響。而我們很多人的內核,早期家庭的影響扮演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自己比較喜歡整潔,其實也是受到父母從小的影響。

另外一個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我覺得更加深度,它來自於奈飛的一個劇集《愛,死亡、機器人》第一季的一集——齊馬藍。

故事的主角是個偉大的藝術家,他最典型的作品就是巨幅的“齊馬藍”壁畫,爲什麼他對齊馬藍這麼鍾情,原來它的內核是一個機器人,它在被創造出來的時候,是用來清理泳池瓷磚的,而這種瓷磚的顏色就是齊馬藍。從內核的角度看,這個動畫很有寓意,我們每個人的行爲表現和喜好,它的出發點很可能在很早就被植入了,比如我們一生喜歡的口味很可能是來自於媽媽的手藝。

除了早期的出生環境和家庭影響外,其實我們的內核也可能在後來的經歷中不斷形成。以我自己爲例,“精進學思行”就是我內核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什麼會有這個內核?現在回想起來,是因爲有段時間,感覺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對,效率不高,於是就對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感興趣,於是研究這方面的內容,後來讀到了楊叔子院士關於“學習、思考和踐行”的系列文章,深受啓發,後來就對相關的內容感興趣,並不斷研究和發表相關的內容,也獲得一些積極的反饋,於是就更加感興趣,於是“學思行”這個內核就慢慢形成。

所以,如果你想發現自己的內核,其實可以回顧一下自己的過往,特別是那些一致的行爲模式,一些讓你感到有成就或者很充實的事件,從中可以從中提取你的內核,當然這個過程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總結

內核,是我們一個人最基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清楚自己的內核並不斷髮展它,能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帶給我們內心的穩定、幫助我們更好取捨,並進行遷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