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匠心節目——《國家寶藏》

還記得上半年的《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嗎?

憑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真摯深情的內心告白,加上才情橫溢的董卿的主持,央視的這兩檔綜藝節目成功地突出重圍,博得了一大票老少觀衆的青睞。

在當下日趨浮躁的年代,人們匆匆而過,疲憊於工作和學習的巨大壓力中,精神生活愈來愈匱乏。因而主打真情流露,傳遞優秀文化的詩詞和朗讀,也就完美契合了大多數人的內心需求。

剛剛過去了一波,這不,央視文化節目又迎來了一位重量級新成員—《國家寶藏》。

大型文博探索節目,這是給《國家寶藏》的立足點。

12月3日首播,每週日19:30央視綜藝黃金檔播出,同時b站上24:00同步播出。

“我沒聽錯吧?b站上同步播出?”

對,這檔文化節目自打上線後,便迅速獲得了一大批觀衆的好評。

短短兩天,豆瓣評分高達9.4,四千餘人評。

b站播放量達36.1萬,彈幕約4.5萬,評論上千。(截止到發文)

單是開場,反反覆覆看過不下十遍了,每次看都心潮澎湃。單是片頭就能如此磅礴大氣,吸人眼球,果然是央視的功底。


這是一場關於9家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的恢弘“特展”:金牌製作團隊2年醞釀籌劃、強大顧問團保駕護航、九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強勢結盟、實景取材、27件頂級國寶重器、27位與之魂魄相依的國寶守護人。

他們共同守護沉澱着國家優秀傳統文化的件件藏品。

看完第一期後,有種分分鐘想記筆記的感覺。從古至今,人文歷史,文物典藏,在這個節目中被娓娓道來,沒有了以往的枯燥,而是融合以舞臺表演,將國粹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了觀衆面前。

於是,我也給打了五分的力薦。

爲何會口碑如此好?

簡單總結了以下四點:

一、

以“守護爲核心主題,拉近民衆與國寶距離

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節目名爲“國家寶藏”,實則核心主題爲“守護”。

爲每件國寶,搜尋了最合適的守護人,以期觀衆最好地瞭解它們的文化底蘊,從而傳承我們的優秀文化。

這裏有專業的守護人—各種手藝的匠心大師、赤誠的熱愛者和傳承者。

從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畫顏料傳承人仇慶年,到各種瓷釉大瓶的守護志願者張甡們,到石鼓的家族世代傳承者梁廷煒和他的後代。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與文物的故事。

他們早已把這些文物和自己深深地融在了一起,因爲有一種熱愛的力量在支撐着他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堅持着同一件事情——守護文物,傳承文化。

縱使環境多艱難,他們的那顆熱忱的心不會變,這是一種對文化的傳承,更是啓示後代子孫保護民族文化的強勁力量。

二、

邀請明星大咖守護,

密切跟進時下流行

不多說,在第二個國寶瓷母的前世傳奇裏,王凱扮演的乾隆,上了熱搜,又是俘獲了萬千少女的心。而且滿滿的槽點,硬是爲節目增添了不少趣味。

乾隆執意要與衆不同,下令工匠打造出有十七種花色的御用瓷器,大臣爲難,稱其有違歷來以素雅爲主的傳統,便私下暗暗吐槽。

引得觀衆大呼大臣和乾隆可愛至極。

當乾隆前面剛說完王羲之和黃公望兩位大師定能理解自己的所做時,兩位先人果然出現在了夢裏,非但不支持,還實力吐槽了乾隆對自己作品批註一事。

兩位大師不理解,當說完皇阿瑪定能理解時,皇阿瑪也在夢裏出現了,稱其荒唐。

但其後,乾隆表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堅持己見,爲呈現大清盛世,不懈之下,終成瓷母,爲後世留下瑰寶。

採用稍顯誇張的情節,以舞臺表演這種藝術形式表現出來,交給觀衆去獨立地欣賞。在盡力還原歷史故事的同時,不失蘊意,將文化用一種妙趣橫生的形式使觀衆易於接受。

因爲稍加些風趣幽默,便可吸引觀衆的眼球。

除了王凱,第一位的演員李晨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陪同非遺國畫顏料繼承人仇先生作爲《千里江山圖》的守護人。


第三位的演員梁家輝雖是香港人,但因石鼓的保存在民國戰亂時期岌岌可危,其守護者跨越海峽兩岸,終於保護下了這件國寶,守住了國粹文化。

因此,梁家輝便和世代存護石鼓的梁家人的後代梁金生一起成爲了石鼓的守護人。

三、

採用的舞臺表演的節目形式愈來愈受青睞

在講述每個國寶的時候,節目主要分爲了兩部分:

前半部分爲前世傳奇。以史實爲憑,合理虛構歷史故事,通過演員的用情演繹展現在舞臺上。

同時採用實景演出,效果逼真,氣勢恢宏。

尤其是《千里江山圖》,呈現之際,磅礴大氣,讓觀衆直觀地感受到了昔日裏的北宋山河和畫家內心深處的愛國熱情。

當年兵荒馬亂,畫家們無處宣泄,而收復山河的願望就充分體現在了藝術創作裏。

後半部分爲今生故事。用真人真事,真情實感,講述每件國寶與身邊守護者的點滴。

同樣地,近段時間也有個大火的節目《演員的誕生》也是採用的舞臺表演的形式,去講解和呈現一個個經典優秀的影視作品。

舞臺效應的長處多在於它所營造的生動逼真的現場感,使觀衆身臨其中,帶動性更強。

同時,與臺下觀衆的互動,更是有助於活躍現場的氛圍,從而達到更加的舞臺效果。

這種互動性使得故事情節有可能被演繹地更加動情動容。

這也是兩者成功地,僅在形式上就讓人眼前煥然一新的技巧之一。

四、

主持人功底深厚,嚴肅正式不失樂趣

相信如果單純地讓你去看一檔文化類或歷史類節目,大多數人是不願意看的,要麼是因爲枯燥而看不下去了,因爲本來觀衆就是帶着娛樂的心態去看電視節目的,無論哪種類型都是如此。

要麼就是節目本身的內容質量不高,在如今任何事都講究“內容爲王”的時代,畢竟只有高品質纔是硬道理,纔是發展的前途,也是長久性留住觀衆的核心所在。

《國家寶藏》立足於文博探索類,當是一種莊重的風格,如此才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這點毋庸置疑,央視的製作水準也必定不會讓衆人失望。

北宋徽宗對王希孟的賞識,清朝乾隆與王羲之、黃公望之間的奇妙故事,唐朝司馬池司馬光父子對石鼓的追尋。無不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張國立老師的主持可稱之爲一大亮點,既引經據典,又風趣幽默,不少觀衆都道:國立老師的主持很專業!

文物,國家民族文化的一種象徵。

每件文物都有着它獨特的生命軌跡,承載着前人的智慧,沉澱着優秀的文化結晶。

它們或宏偉,或內秀,或大氣;或彰顯藝術,或展示文化自信,或傳承文明。

它們都是歷史的記錄和見證,需要我們的銘記。

當我們在歎服《國家寶藏》的時候,我們會想到,這背後,有一個強大的支柱。

那是民族文化的積澱,文化源於歷史,也成就了歷史。

當我們銘記住歷史,上下五千年的中華優秀文化也就得到了傳承。

縱使歲月更替,傳承不變,精神永存。

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節目,

讓我們去記住那些優秀的民族瑰寶,傳承優秀的民族文明,提升我們的文化自信,打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