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諸侯朝歌齊會,紂王本想斬草除根,爲何卻獨不殺北伯侯崇侯虎 四大諸侯朝歌齊會,紂王本想斬草除根,爲何卻獨不殺北伯侯崇侯虎

四大諸侯朝歌齊會,紂王本想斬草除根,爲何卻獨不殺北伯侯崇侯虎

商末時期,紂王寵幸美人蘇妲己,爲了將她推上皇后正位,不惜得罪三朝元老、國中首相、文武大臣,做出了許多昏庸無道、殘害忠良的事情。

在這期間,紂王曾不義誅妻、不慈殺子、不德殺大臣、不明近奸佞小人,不正貪戀酒色,不智敗壞三綱、不恥有背五常,設下殘酷刑罰,惹得天怒人怨,君臣背離。

明明是自己做的不夠好,可是身處尊位之中的商紂王卻不以爲然,他與蘇妲己、費仲、尤渾等人一起做出了許多傷天害理之事後,又擔心諸侯造反。

特別是姜皇后向紂王諫言,蘇妲己是個禍國殃民、傾家喪國之物時,與費尤二人,伺機勾結姜環,陷害姜皇后慘死後,心裏不安。

由於,姜皇后的父親是東伯侯姜桓楚,紂王和妲己憂慮姜桓楚知道真相後,會替他的女兒報仇,領兵反叛,殺到朝歌。

費仲建議紂王下個旨意,將天下四大諸侯一齊召集到朝歌城中,然後“杯酒釋兵權”,斬草除根,以除心中大患。

可當紂王依計將四大諸侯召集齊後,殺死了東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關押了西伯侯姬昌,卻對北伯侯崇侯虎手下留情。

那麼,紂王爲何後來改變了主意,唯獨不對北伯侯崇侯虎下手呢?

結合《封神演義》原著和民間神話故事傳說,今天,“源易緣”就來談談這個話題,供大家交流探討。

一、三大諸侯均爲正直賢德之人

四大諸侯中,東伯侯姜桓楚威鎮東魯,安守邊關,忠臣報國,並無失德行爲,可惜受到了姜皇后的連累。

四侯中,紂王最擔心憂慮的是,姜桓楚替女兒報仇雪恨,所以,在朝堂上,最先拿姜桓楚開的刀。

紂王命人不問善惡黑白,將姜桓楚推出午門,釘住手足,斬首示衆,以便殺雞儆猴。

緊接着,紂王又聯合費尤二人,將向他奏本諫言,替姜桓楚喊冤叫屈的鄂崇禹、姬昌和崇侯,一併拿下,推出午門,準備監斬。

好在有武成王黃飛虎、亞相比干、微子、箕子、伯夷等7位賢王一齊求情,才保下西伯侯姬昌。

紂王認爲,姜桓楚有弒君的動機,鄂崇禹有誹謗君王的罪行,兩人朋比欺君,不肯放過南伯侯。

縱觀遇害或遇難的三位諸侯中,都是性格正直、忠心不二,爲國爲民、忠言直諫的賢德之人。

但三人遇人不淑,不會迎合紂王,所以均遭遇不幸。

二、崇侯虎與奸臣同道同流合污

冀州侯蘇護遭遇費仲、尤渾二人陷害,被紂王逼得朝歌獻女,題下反詩後,紂王曾命令西伯侯姬昌和北伯侯崇侯虎一起聯合圍剿平反。

崇侯虎接到紂王旨意,非常積極,先行率領五萬兵馬,與蘇護激戰,損失慘重,最後怏怏而歸。

西伯侯姬昌卻念在蘇護是個忠良賢將,不忍心看到蘇門一族受害,於是在關鍵時刻寫了一封書信,勸和蘇護。

《封神演義》原著第10回,“姬伯燕山收雷震”一章節中談到,東伯侯、西伯侯、南伯侯三人,都不屑與奸佞小人同朝爲伍。

但北伯侯崇侯虎卻不一樣,作惡多端,貪圖錢財,奴役剝削城中百姓,專門愛於費仲、尤渾二人往來。還替紂王督造了勞民傷財的摘星樓。

由此可見,崇侯虎與費仲、尤渾二人是一個小團體的人,而這個團體正是紂王的寵信和重用的對象。

三、費尤二人替崇侯虎求了情。

古人說:君子喻之於義,小人喻之於利。

崇侯虎選擇的就是後者。姜桓楚、鄂崇禹、姬昌三位侯爺落難時,雖有七位賢王聯合上奏求情,結果卻並不完美,依然是二侯遭殺,一侯受困。

再看北伯侯崇侯虎,因爲自己當時站隊站得好,則要幸運得多!

“四臣有罪,觸犯天顏,罪在不赦,但姜桓楚有弒君之惡,鄂崇向有叱主之衍,姬昌利口人侮君,崇侯虎隨衆誣謗……”

《封神演義》原著第11回,“羑里城囚西伯侯”一章節中談到,當鄂崇禹、姬昌、崇侯虎聯名替姜桓楚求情諫言,惹怒紂王要被斬殺時,費仲和尤渾齊刷刷地站出,說了上面的這樣一番話。

什麼意思呢?其他三候都是罪有應得,崇侯虎雖也有錯,但情有可原,是跟隨在大家後面做的,隨聲附和,並非他的本心,即使有罪,也罪輕一等。

然後,費、尤二人還不忘對崇侯虎大大讚美,什麼忠君愛國、造摘星樓、起壽仙宮、剿冀州蘇護,都是竭盡全力,出於公心,絲毫無過,不如放過崇侯虎,讓他日後將功贖罪!

可別說,兩個奸臣的一番顛倒黑白的話,還真管用,紂王當即表示:崇侯虎有功於江山社稷,當不負前勞,單赦崇侯虎。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料:《封神演義》、《中國民間神話傳說》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