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你雪中送炭,你卻願我家破人亡》

先講一個故事:

某人在四線城市,有套單位集資建的小房子,60㎡左右,因爲房子小,家裏經濟情況改善後,某人又買了一套大房子。因爲裝修新房等原因,小房子一直空着。

這時某人鄉下有個親戚過來打工。親戚就說,不如把房子租給我吧,我付你房租。某人同意了,考慮到當時租金也就500塊錢,還不如不要。就這樣,過去了很多年,親戚一直也沒給過租金。而這期間房價一直在上漲,租金自然也漲;某人在這期間又陸續買了2套房子,貸款。

後來,某人相中了一個新建商場的商鋪,地段價格十分誘人。商鋪昂貴,某人要買商鋪就必須要賣掉2套房子。權衡之後決定賣掉給親戚的那套房子,再賣掉一套貸款的房子。好的地段當然看上的人很多,時間有限,所以某人就去和親戚講,能不能儘快再找個房子租。

接下來,就是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劇情了。親戚非常生氣,表示:“你什麼意思,這不明擺着攆人走嗎?有話你就明說,我們交你租金不就行了嗎?至於找個藉口把人往外攆嗎?你這不缺德嗎?”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親戚根本就不去找房子,某人實在等不了,直接自己去中介找了間合適的房子,並且表示可以先墊付1月的租金。親戚一看,實在是沒辦法了,說那你直接把房子賣我吧!

某人着急買商鋪,況且賣誰不是賣啊。但萬萬沒想到,親戚提出10萬塊錢買這套房子!某人心情簡直日了狗,按市價這套房子已經升值到23萬,中介甚至表示,如果賣20萬可直接現金收房。

某人無法接受。然後親戚就找了很多人過來說:兩口子不容易,孩子還上學,打工也不輕鬆,你們兩家又是這麼近的親戚,你們家好幾套房子,那麼有錢,也不缺他這點小錢,就算照顧親戚了,便宜賣給他得了巴拉巴拉……

某人最後表示可以看在親戚的面子上,20萬賣給他,親戚要是不買,就直接委託爲中介了。然後畫風就變成了這樣:“你們這是要把人趕盡殺絕啊!爲了錢,連親戚也不認,爲了錢,連心都黑了。你這樣要遭報應的,你這樣要家破人亡的!”

最後的結果是,兩家人鬧得仇人一樣。

故事講完了,是真事兒,歡迎對號入座。太宗曾經曰過,以史爲鑑,可知興替。恩將仇報的故事簡直寫滿了史書,當年北燕王高雲,救了兩個喫不上飯的壯士,又賜寶物又賜美酒的,時不常地還一起玩玩美女(咦……)結果呢?這倆壯士某天突然想:憑啥咱倆天天見到他還要鞠躬下跪的,憑什麼他是王,咱們連個官都沒有,然後兩個人持劍入宮,活生生把北燕王給弄死了。

自古,中國有句很耐人尋味的諺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我爲你雪中送炭,你願我家破人亡,更有甚者,真的就上來把你弄死了!

擁有一顆悲憫之心是非常高尚的,許多有能力的人,將這顆悲憫之心化爲滿腔熱血,去無私地幫助那些身邊的弱勢羣體。很多慈善家、NGO組織者和心懷悲憫的好人,在對某些人(注意是某些人)進行幫助之後,卻事與願違,但很多時候,我們的幫助,竟然回饋我們的是冷冰冰的傷害。

你說,我身邊沒有這樣的事,你騙人,我不信我不信我就是小公舉,處於社會底層的民衆都是非常勤勞善良的。

一個饅頭店主,看到很多環衛工人和流浪漢喫不上熱乎飯,開辦了“愛心饅頭”,免費送熱乎饅頭。過分的不僅僅是“我不要饅頭了,你退錢給我吧”,更多過分的在於,停止免費送饅頭後,很多“純潔善良的底層民衆”大鬧饅頭店,污衊栽贓者有之,破口大罵者有之……

我真的很難忘記饅頭店店主哭泣的畫面。店主和她幫助的人非親非故,而且人數龐大,不可能來領饅頭的人都是“壞人”。爲什麼這些人都沒意識到:他們本該感謝這位在寒冬中送他們熱饅頭的善良女人啊!

爲什麼?

如果用經濟學的概念解釋,我認爲這是一種“感恩的邊際效應”。神馬是邊際效應呢?枯燥的經濟學定義我就不在這裏複製了,我來舉個栗子吧:

你快餓死了,有人給了你一個饅頭,你感激的恨不得給他做牛做馬;然後又有人送你饅頭,你感激的痛哭流涕;然後,又一個饅頭之後,你飽了;然後,依然有人不斷送你饅頭……

當你手裏攥着幾十個饅頭,你幾乎已經忘記這些人救了你,你的心理很可能是:我艹,這幫傻B慈善作秀的爲什麼只知道送饅頭,我還需要衣服,我還需要錢……

第一次收到來自陌生人的幫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心存感激的,但如果同一個人對他施惠第2次、第3次、第100次之後呢?

不好意思,他會覺得這理所應當!一旦你停止了對他的幫助,他反而會心生怨念。重要的是,在這一連串的活動中,受到幫助的人心中的感激遞減,而遞減到一定程度上,受助者幾乎已經坦然地接受別人的饋贈,並認爲這理所應當。最後,受助者提出更多的要求,並絲毫在心理上不覺得這有任何不妥。

這就是典型的“感恩的邊際效應”加上“失敗者的憤怒”。

強於自己的人總在提醒自己的失敗,而人又無條件原諒自己的無能並轉移自己的自卑。因此“失敗者的憤怒”在越親近的關係中,表現的越明顯,因爲他潛意識裏認爲你們的能力思維格局都是一個層次的,你比我過得好,只是運氣好而已,他永遠看不到你自身的努力。雖然部分人確實是因爲運氣好而過上好日子的。

當年都是一起玩泥巴的小夥伴,憑什麼你開賓利;當年都是一起喫路邊攤的好閨密,憑什麼你拎愛馬仕嫁高富帥而我買個尿不溼還要比價;當年都是村裏的破落戶,憑什麼你家住別墅而我依然只能在土坯房裏打麻將……

“你現在過的比我好,早晚有一天會落魄”就是一種典型的失敗者的憤怒。

“我給你一顆糖,你看到我給別人兩顆,你就對我有看法了,但你不知道他也曾給我兩顆糖,而你什麼都沒給過我。”朋友圈盛傳的這段話,也是一種典型的失敗者的憤怒,糖塊數量的不公平使她在潛意識中有了自己處於“失敗的朋友關係”的擔憂與自卑,而本能引導她直接將問題轉移到送糖者身上,“是你做人有問題”,而如果不幸你一直無私地送她糖,那麼她更早已沒有當初接受第一塊糖時的溫暖與感動,所以,一旦你送的少了或者停止贈送,你的朋友將不可逆轉地產生憤怒!


《人,一定要學會拐彎》

曾看過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一個男孩在村頭,被兩隻狼圍困。孩子進退無路之時,急中生智,大喊了起來:“耍猴了,耍猴了!”村民聽到喊聲,紛紛跑到村頭。

故事以狼倉皇逃竄,孩子得到救助結束。可換個思路想,如若孩子當時喊的是狼來了,會是什麼後果?

人逢絕路,審時度勢,懂得轉彎,也許就能脫出困境。

01、路不通時,選擇繞行

盲人的世界一片黑暗,但他可以用雙手來表達心聲;有的人天生看不見,但不影響他嚮往光明。人啊,懂得拐彎,路的盡頭依然是路。

誰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有高潮就有低谷,有上坡就有下坡,需要你在困境中逆流而上,需要你在絕望中找尋希望!

這個社會,沒有誰能無往不利,沒有誰能無堅不摧,拼搏是你的態度,拐彎是你的智慧。

02、心不快時,選擇看淡

我們的世界,每一處山河湖泊,無一不是曲度的銜接,世界都以“柔”爲美,何況人心?

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做人,不要太棱角分明,錙銖必較。口無遮攔容易傷人,斟酌語句讓人暖心,惡的回饋是惡,善的回報是善。做人不要太鑽牛角尖,不要得理不饒人。

令人苦悶的感情,要學會放手;鬱結已久的心事,要學會忘卻;久候難得的人心,要學會隨緣。

活得累,換一種活法!心不快時,選擇看淡,人心因寬容而強大。

03、餘生很貴,請別浪費

人生的路,在你自己腳下,我們每一個人在前進的途中,都會有痛苦、不甘、委屈等各種情緒,沒有誰無往不利。苦是它,樂是它,不管好壞,你都要親自走一遭。

上善若水,看似被高山阻隔的涓涓細流,還不是蜿蜒不絕,最後匯成滄海!拐彎,也許有一段時間會讓你鬱悶,但當你重新擡起頭時,看到的卻是更多的風景,更廣闊的世界!

楊絳先生曾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人這輩子,不管你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最後終會歸於平靜,我們要用樂觀的心態好好活,該放則放,當忘則忘。

學會拐彎,你終會遇見越來越好的自己!


《如何避免做一個沒有好報的濫好人》

以前看過扁鵲的一個故事:

有人問扁鵲:“你們三兄弟都從醫,請問誰的醫術最精湛?”

扁鵲回答說:“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那人提問“那爲什麼你最有名?他們卻沒多少人稱讚?”

扁鵲說“大哥治病大多病況未顯,但是藥到病除,人們不覺得自己有病,也就無法顯出他的醫術。而二哥則是在病況初顯,但病人還不算痛苦時治病,使得人們認爲他善於治小病。而我都是在病情嚴重,家人慌張之時治病,這時要非常多的操作,他們纔會好。”

爲什麼技術最好的大哥沒被人誇讚,反而是在三人中比較差的扁鵲成爲神醫呢?這實際上涉及到人們的一種心理——相對匱乏。在人們需要時你提供幫助,別人纔會產生最大的滿足。而你在他們不怎麼需要時提供幫助,他們就不會有那麼強烈的感受。

1.不要在別人不需要時幫助他

我一個做新媒體的朋友,因爲前段時間家裏人出了些健康問題,這對他有很大的感觸,他突然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於是他寫了一篇關於健康的文章,結果閱讀量只有平時的一半。

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他的讀者都是年輕一代的人,並沒有感受到特別多的健康困擾,大多是些小毛病。所以對健康的重要性並沒有那麼深刻的認識。這位朋友寫健康的文章就像扁鵲的大哥給病人看病一樣,人們並不會覺得特別有收穫,也不會理解這個行爲的意義。

這就好像你肚子很餓,我在這個時候給了你一個麪包。那麼你會覺得這個幫助是解燃眉之急的,所以感受非常強烈,對我的感激之情最高。但是如果你在吃了第一個麪包之後,我再給你一個,可你已經不那麼餓了,感受也沒那麼強烈。當你喫飽了,我再給你一個麪包,你甚至會感到一點反胃。

在別人不怎麼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並不會激發對方的感謝,也不會多麼理解你的用心。相反,你在對方踩到坑痛到不行的時候,只要稍微做點什麼對方就會感恩戴德。

2.匱乏有多深,需求有多值

所有的大道理,只有自己經歷過,人們才知道那有多正確,但是大多爲時已晚。如果對方沒有匱乏感,你的所有善意和提醒都只是耳邊風。因爲對方根本沒辦法理解這些內容的意義。只有自己踩了坑,回頭一看才知道你當時的幫助多麼重要。

我記得之前,我被邀請回廣州聽一個企業內部培訓。那些學員們聽了之後覺得收穫非常多,連誇老師水平很高,覺得相見恨晚。我想那些收穫頗多的人,大學上課時一定在打遊戲吧。因爲那些內容基本是大學時創業就業課堂上的內容,毫無新意。

一些人大學時便宜到幾塊錢就可以聽的課堂不認真聽,一定要等到畢業工作了來聽幾萬塊一天的課。因爲在大學時,人們沒有那種匱乏感,所以不那麼重視這些內容。只有工作了才知道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侷限,這時候才知道那些知識的價值有多大。

同樣的幫助,在對方不需要時,幾塊錢別人都不稀罕;在對方有匱乏感時,對方願意花上幾萬塊,並且對你感恩戴德。你的付出到底值不值錢,對方感受的強度如何,很多時候看的是對方的匱乏感,而不是你的實際付出。

3.阿倫森效應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夠避免好心沒好報,讓自己的付出不再廉價呢?那我們需要適當節制自己的善意,儘量在對方需要時提供幫助。

在對方需要時提供幫助,這點原因上面其實已經解釋得比較清楚。那爲什麼要節制我們的善意呢?

心理學家阿倫森(Elliot Aronson)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實驗安排被試者同伴用四種不同的情況評價被試者,分別是:

A:始終是肯定的評價。

B:始終是否定的評價。

C:先肯定後否定的評價,且否定程度與第二種情況相同。

D:先否定後肯定的評價,且肯定程度與第一種情況相同。

結果發現,被試者對那些原來否定自己後來又肯定自己的交往對象喜歡程度最高,且明顯高於一直肯定自己的交往對象,而對於從肯定到否定的交往對象喜歡程度最低,且大大低於一直否定自己的交往對象。

這被叫做阿倫森效應。當你一直爲對方提供幫助時,對方的匱乏感就會慢慢消失,你的幫助就缺乏了需求的基礎,價值就被削弱。這就像前面所說的:你在對方飢餓時提供麪包,對方會感謝你,但是你一直提供麪包,對方就很難感受到麪包的價值。

在對方需要時,我們再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平時不要過於熱心。這對於保護自己的利益非常有幫助。我們不用像扁鵲一樣在對方快要奔潰了纔出手,但也絕不能像大哥那樣防微杜漸,讓別人感知不到我們真正的價值。

這裏也順帶提點個人想法,比起幫助好人,我更喜歡幫助聰明人。前者可能會感謝你,但他還是會在你的好意中忘記你的支持有多大價值。而後者總會記得你的幫助到底有多重要,並且會想辦法報答你,而不只是感謝。

總之,我們不該讓自己的付出體現不到價值。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了,那就想辦法讓自己的付出迴歸到原本的價值!


《圈子決定命運》

01

生活圈子決定你的命運

接近什麼樣的人就會走什麼樣的路。

牌友只會催你打牌,酒友只會催你乾杯,而靠譜的人,卻會感染你如何取得進步。人最大的幸運,不是撿錢,也不是中獎。而是有人,可以鼓勵你、指引你、幫助你。所謂的貴人,也並不是直接給你帶來利益的人。而是開拓你的眼界,給你正能量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你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甚至能改變你生活的軌跡,決定你的人生成敗。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爲伍,你能登上巔峯。

科學家研究認爲:“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

積極的暗示,會對人的情緒和生理狀態產生良好的影響,激發人的內在潛能,發揮人的超常水平,使人進取,催人奮進。遠離消極的人吧!否則,他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偷走你的夢想,使你漸漸頹廢,變得平庸。

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態度決定一切。有什麼態度,就有什麼樣的未來;性格決定命運。有怎樣的性格,就有怎樣的人生。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幸運:

上學時遇到一位好老師,工作時遇到一位好師傅,成家時遇到一個好伴侶。

有時他們一個甜美的笑容,一句溫馨的問候,就能使你的人生與衆不同,光彩照人。

生活中最不幸的是:

由於你身邊缺乏積極進取的人,缺少遠見卓識的人,使你的人生變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

有句話說得好,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誰在一起。

古有“孟母三遷”,足以說明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

雄鷹在雞窩裏長大,就會失去飛翔的本領,怎能搏擊長空,翱翔藍天?

野狼在羊羣裏成長,也會“愛上羊”而喪失狼性,怎能叱吒風雲,馳騁大地?

原本你很優秀,由於周圍那些消極的人影響了你,使你缺乏向上的壓力,喪失前進的動力而變得俗不可耐,如此平庸。

不是有這樣的觀念嗎?“大多數人帶着未演奏的樂曲走進了墳墓。”

如果你想像雄鷹一樣翱翔天空,那你就要和羣鷹一起飛翔,而不要與燕雀爲伍;如果你想像野狼一樣馳騁大地,那你就要和狼羣一起奔跑,而不能與鹿羊同行。

正所謂“畫眉麻雀不同嗓,金雞烏鴉不同窩。”這也許就是潛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

如果你想聰明,那你就要和聰明的人在一起,你纔會更加睿智;如果你想優秀,那你就要和優秀的人在一起,你纔會出類拔萃。

讀好書,交高人,乃人生兩大幸事。

一個人身份的高低,是由他周圍的朋友決定的。

朋友越多,意味着你的價值越高,對你的事業幫助越大。朋友是你一生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因爲朋友的相助和激勵,你纔會戰無不勝,一往無前。

人生的奧妙之處就在於與人相處,攜手同行。

生活的美好之處則在於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人生就是這樣。想和聰明的人在一起,你就得聰明;想和優秀的人在一起,你就得優秀。

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並把它轉化爲自己的長處,你就會成爲聰明人;善於把握人生的機遇,並把它轉化成自己的機遇,你就會成爲優秀者。

對他人的成功像對待自己的成功一樣充滿熱情。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

借人之智,成就自己,此乃成功之道。

和不一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與狼在一起,終究一天會成爲狼,與豬在一起,終究一天會成爲豬!

02

圈子雖小,乾淨就好

眼睛純淨,才能看見美麗的風景;心靈乾淨,才能擁有純粹的感情。

有一種定律叫“圈子定律”,來源於社會學裏很著名的“鄧巴數字”理論,也叫150定律——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圈子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

人一輩子活動的範圍很小,或許一生只有一個地方最舒服,只有一個人最懂你。

有自己“乾淨”的圈子,並在其中怡然自得。

周有光先生,尊稱“漢語拼音之父”,貴爲世界知名的大語言學家,卻住在一所年久失修民國初建的小洋樓裏,五口人住兩間半房子。

但周先生卻寫《新陋室銘》自嘲:

“房間陰暗,更顯得窗子明亮;書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

門檻破爛,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歡迎老友來臨。

臥室就是廚房,飲食方便;書櫥兼作菜櫥,菜有書香。喜聽鄰居收音機送來音樂,愛看素不相識朋友寄來文章。

使盡喫奶氣力,擠上電車,藉此鍛鍊筋骨;爲打公用電話,出門半里,順便散步觀光。”

房子雖小,但周先生一家卻過得很開心。直到改革開放後,周先生才搬進了分配的新簡易房,面積也不大。

但他說:“心寬室自大,室小心乃寬。”

圈子雖小,絲毫不影響先生的事業,從1952年的《中國拼音文字研究》到2010年的《語文通論》,他一共出版了涉及古今中外的語言文字學研究著作,竟達36部之多!

周有光這個名字,更是熔鑄在中國語言文字發展史上,熠熠發光。

圈子不在多少,有幾個聊得來的伴兒就好。

周國平曾說過:我心目中的朋友,既非泛泛之交的熟人,也不必是心心相印的戀人,程度當在兩者之間。

真心無言,大音希聲,即使沒有相見歡,即使不曾常常聯繫,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都不曾忘記,都深深地記得。

多年的好友,也不會因爲不聯繫而真的疏遠,曾經一起走過的快樂時光,涓涓銘記在心。

朋友相遇沒有早晚,有心同,有語暖,有美好,是心靈的伴。朋友若茶,看似清淡,散發的香味值得久久回味、歷久彌香。

不必每天相約,更不必每天在同一個圈子相處,只需想起時,嘴角浮起淡淡的微笑,足矣。

不是自己的圈子,不必強行融入。

只有無所事事的人才會覺得孤單,圈子是在志趣相投的領域不經意的偶遇,而不是爲了突顯自己的人氣,而隨意結識的羣體。

自己就是自己的太陽,何須別人照亮?

其實,每個人都活得不容易,滿身疲憊,卻有卸不下的壓力,一肚子苦衷,也有不能說的時候。

風雨之中,打傘也要前行;失敗之後,帶淚也要經營。沒地方喊累,因爲這就是生活;沒有人訴苦,因爲這就是選擇。

真正的圈子,會因爲你的美好接受你,而不是因爲你的刻意纔將你納入。

不需要討好全世界,只需要等待被你品質吸引的人,主動且樂意和你走到一起。

我們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強烈,水波溫柔,一切都很美好。

圈子雖小,乾淨就好。

保持一顆乾淨的心,只有心靈沒有負累,身體纔不會感到有所負累。

“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願你擁有乾淨的圈子,規律的生活,中意的人,這便是最理想的生活。

03

朋友圈子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最可深交的人:

欣賞你的朋友,在你窮困潦倒的時候安慰你幫助你。

有正能量的朋友,在你情緒低落的時候陪伴你鼓勵你。

爲你領路的朋友,自願做你的墊腳石,帶你走過泥濘和迷霧。

肯批評你的朋友,時刻提醒你、監督你,讓你時刻發現自己的不足。

喜歡主動買單的人,不是因爲錢太多,而是把友情看的比金錢重要。

合作時願意讓利的人,不是因爲笨,而是知道分享。

工作時願意主動多幹的人,不是因爲傻,而是懂得責任。

吵架後先道歉的人,不是因爲錯,而是懂得珍惜。

願意幫你的人,不是欠你什麼,而是把你當真朋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