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微财薄体发福

中国的语言文化真是丰厚,任何意境总能找到贴切的词句。人到中年,胖了叫发福,瘦了叫精神,不胖不瘦叫匀称。尤其这发福,听上去吉利又俏皮,颇具喜感。而“发”字也很有趣儿,类似含义散见于发芽、发财、发迹、发祥、发奋、发轫等,既强调过程,又重视结果。

躺在床上,抚按着赘肉横生的肚腩,时常回想起十年前乃至二十年前的体态与模样。随便翻出几张旧照,青涩的画面陌生又熟悉,恍如美颜滤镜下的自己,区别却是再牛软件再强高手也修饰不来的真实。

已婚男人,三十五岁上下,工作稳定且生活安逸,倘若疏于对饮食起居的管控,那么肥胖就会暗暗滋生,直到势不可挡,积重难返。大概,我是从三十岁之后渐渐“壮硕”起来的吧。大肆喝酒吃肉,有单位工作亦有个人交往;经常劳神熬夜,有加班出差也有打牌洗浴;与同龄人争相放纵,和年轻人攀比较量。少得不能再少的运动锻炼,与下班后驰骋各种饭局,赶逢各类欢场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于事无补。

那些年,无论在哈尔滨,还是去秦皇岛、北京,与同学朋友尚能约场篮球,然后推杯换盏,美其名曰“革命生产两不误”。近几年,兄弟们年纪大了,体力虚了,篮球之类的剧烈运动吃不消了。因此,原来戏称的打球、玩牌、喝酒“铁人三项赛”,如今只剩下喝酒和玩牌两个堕落项目了。

细数自己和相熟旧识的朋友们,除了岁月刻下的沧桑纹理,更显性的恐怕就是近似“纺锤”的大众体型了。小时候,有一种木制的玩具,两头尖中间大,俗称“尜儿”,就是纺锤的微缩版。疫情之下,忙于家务炊事,勤于伏卧读写,费力保持了几年的体重八十公斤防线终告失守。懒得再去纠结是“过劳肥”还是“惰怠胖”,总之电子秤的数字明明白白地告诉我,该减减了。

道理全懂,执行太难。我很清楚离家近在咫尺的健身房就是不二之选,而担心办卡风险和推托没有时间等借口都是减重路上的拦路虎,同那些抱怨场地、挑剔形式等客观理由一样。

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于我而言,合理的体重是健康的前提,也是年轻自信的资本。至于发不发福,倒也不迷信。否则,人很微渺,财产很单薄,只剩下发福的身材自娱自乐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