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铜回家,“铜”你生活

齐帆齐微课


那一年,40岁的大弟捡到一只铜铃,添了一个儿子。说自己是双喜临门。

大弟使牛耕田,随着犁铧翻开泥土,听到泥水中发出一阵悦耳的声音,他寻着声音查看,发现一只乒乓大小的圆球还发着余声。

大弟好生奇怪,捡起来洗净。圆球全封闭,烙有印纹,摇晃时发出阵阵清脆悦耳的声音。

大弟打电话来笑说,自己捡到一个宝,连七十多岁的父亲也不知道是个啥。我忙按他的描述上网查询,推测可能是只八宝铜铃。

大弟如获至宝。不久又告知大弟媳有了身孕,大弟觉得是上天赐予的双重礼物。

八宝铜铃,是我们土家族人在祭祀祖先或者向上天祈求,跳八宝铜铃舞时所持的道具

因为八个铜铃代表八个首领,就把这种舞蹈取名为“八宝铜铃舞”。

“黄铜不沾铁,土家不沾客”。原本参加“八宝铜铃舞”活动,只土家族人参加。

由于土、苗、汉共赴国难,抗击外寇入侵,结下了生死友谊,土家族人就把铜铃给苗族、汉族各赠送出一个。

所以今日八宝铜铃,实际上只有六个铜铃。土家祭祖仪式的祭祀舞蹈“八宝铜铃舞”,也成为象征民族团结的盟誓舞蹈。



小时候,铜,在日常生活中常见。有铜门、铜钱、铜壶、铜锁、铜勺、铜针、铜烟管,等等。

但在近几十年来,铜渐渐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铜,不腐、不碎、不折、不断。自古以来,在各种传统的用材中,最长情的,还是铜。

最近跑建材市场,就是想装一张铜门。铜门的沉静稳重,也是上了年纪的人更喜欢。

当年游西湖,看到刚刚用铜重建的雷峰塔,塔周身泛着新铜之光,煞是壮观,震憾人心。

据说铜1000年才腐蚀1毫米,从此,雷锋塔与白娘子传说一道,后世永留传。

雷锋铜塔出自杭州“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朱炳之手。

“朱府铜艺”是中国铜艺术老字号的典型,“以铜立业,以书立世”,以铜艺和书法闻名于世。

“女儿妆,朱家工”。“朱府铜艺”如今已传到第5代,经历了145年的风风雨雨。

“让铜回家”,与你“铜”在。

朱家新铜艺人边继承,边创新,提出新“铜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朱府铜艺”工艺与作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希望铜,可以作为一种生活,一种理念,一种精神,回归日常,回到平常人家。

刚刚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上,首次邀请了中国工匠代表,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参加。

博鳌亚洲论坛还永久收藏了两幅巨幅熔铜彩色壁画,陈列在中心大堂。

铜制品,铜艺术品,不仅回归平常百姓家,还登上了国际大雅之堂。

铜,也成了我们心中的“国家宝藏”。

这是中国铜艺的骄傲与自豪,也是中国工匠的骄傲与自豪。

“让铜回家”,与你“铜”在。

大弟拾得的铜铃收藏至今,我也将用一张铜门,守住一方宁静!


齐帆齐第3期28天(11)篇1031字,累计16994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