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註定沒有結果,你還會堅持嗎?

今天早晨我閱讀了《奇特的一生》的十三、十四章,讀完後一整天的空閒時間,我都在想兩個問題:

1、柳比歇夫既然都精準地算出了他最終無法完成自己的事業,爲何還要堅持努力到最後?

2、如果柳比歇夫能夠再專注一點,能夠減少主業之外的興趣愛好,他是否就能離成功更近一些?

按我以前的理解,可能會這樣回答:第一,既然註定無法實現夢想,與其耗費精力和時間,不如放棄,起碼還可以輕鬆一些。第二,專注當然很必要了,人的精力有限,同時幹幾件事,肯定什麼都幹不好,不如看準目標心無旁騖,更有利於成功。

可是,如今我卻有了不同的看法。

柳比歇夫選擇昆蟲分類學爲自己的主業,他每天要爲這項事業付出四到五小時的努力,足見他的熱愛之深。而熱愛是任何世俗的回報無法代替的,就是喜歡,不管做到什麼程度,不管遭到多少阻力,不管有沒有結果,他都不會放棄。

在這場起初不確定,後來結局逐漸清晰的馬拉松中,柳比歇夫享受的是過程,是做這件事時的幸福感。

如同我的寫作,不是不知道自己基礎差、環境簡單、年齡也不樂觀,卻還是放不下這份癡迷。

只因我知道,喜歡文字已經深入骨髓,即使沒有結果,又有何妨?寫作時的那份陶醉,不寫時的那份煎熬,唯有自己知道,不寫怎麼活?

另外,我也做不到心無旁騖。除了放不下文字之外,我還有太多愛好,瑜伽、跑步、誦讀這些年一直相伴左右,學唱歌、學養花、學做菜也是我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想要做的事。

我的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很矛盾的狀況,那就是無法安排好其它愛好和文字之間的時間分配,總是顧了這個顧不了那個,總是留下許多倉促慌亂和憾恨。

也曾下決心精簡,斷舍離的書也看了好幾遍,想竭力讓生活簡單些,讓我爲喜愛的文字多留些時間和精力。

可最終發現,當我捨棄其它愛好,滿以爲可以專心於文字時,心靈卻面臨枯竭的危險,狀態也很快跌入低谷,提不起精神,沒辦法保持生活的熱情,進而也讓我在文字面前變成了癡呆。

許多次之後,我總結出一點:許多看似毫不相關的事情之間,其實有着我們看不到的密切聯繫,它們之間缺一不可,必得相互扶持,互相滲透,才能各自迸發出該有的活力和精彩。

柳比歇夫也常常在其它與昆蟲學分類毫無關聯的事情中獲得靈感,擷取必要的養分,所以他放不下。

總感覺有些可惜了,他做的那麼多研究,原本可以成就他一生的輝煌,卻最終只能成爲人類科學史上的憾事。

從這點來說,柳比歇夫是不幸的。可是從他沉浸於自己的狀態的一生來看,他又是最幸福的,因爲他一生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受羈絆,無拘無束,這是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求而不得的事,他卻做到了。

由此,我又聯繫到自己,不也一直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嗎?那麼我也是幸福的了!

可是,我又面臨着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我所做的,我的能力和基礎等諸多狀況已經可以預示我所走的路,基本上也註定了沒有結果。

我也曾不止一次問過自己,目前明鏡一樣的現實面前,我還會堅持嗎?

思考的結果是,一定會堅持,必須要堅持!

只因,這份喜歡已經融到了骨血,要割捨會很疼,疼得我沒辦法放棄。

那就繼續吧!因爲我知道,自己並不孤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