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日志60(不必一直活在父母的角色里)

前一段又在家庭教育朗读志愿者群里请假了。

原因是要集中精力应付考试。但是在心里,这更像是一个借口。

我不喜欢那个环境,几乎每一天都是在提醒我们应该怎么做父母,每天群里各位各样的问题案例,一群好像打了鸡血的妈妈,各种转发。甚至很多时候,我觉得就是在贩卖焦虑而已。

哪个青春期的孩子没有问题,这时候的父母就一定是问题父母?做最好的父母的根源是做最好的自己。有时候,我们一头扎进所谓的家庭教育,却发现自己越来越焦虑。

现在的社会环境,孩子的问题变多了,有没有可能,也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关注度太高了?最近朋友圈里看到几个人发出来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分享:

几个妈妈最近发了这句话。我们跟孩子之间好像为了孩子就一定要放弃自我,或者为了自我就放弃孩子?这种关系还健康吗?这样的放弃与成全,本身就带着悲剧色彩,为什么不可以,我们一起慢慢努力成长?因为我们都在追赶时间,追赶那些觉得我们做父母放弃自我孩子就可以企及的梦想。

妈妈无形中会将自我全部压在孩子身上,孩子好了,自己就开心。觉得压上的自我,一定可以帮孩子抓住点什么。

前几天,一个朋友在朋友圈发的一句话是:现在的孩子真幸福。配图是她在看孩子写作业。

我在下面评论了一句:孩子的感受,未必是幸福。

她没有回复我。我也没有期待她的回复。我们都活在自己的角色里,我们是父母,我们觉得,我们用心辅导功课,我们努力学习家庭教育,我们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注,我们全心付出,孩子就一定是幸福的。

我们有没有,试着问问孩子的感受?哪怕是想象一下,孩子会怎么说?也许,我们根本就不敢问。

作为父母,在任何状况下,对孩子始终都是有期待的。何况我们为他们,如此付出,如此专注?这种期待,永远先孩子一步,在他够一够就可以到达的地方,等他。

孩子高中以后,我也有一段时间掉进这个漩涡里。

每一次,我都是在对生活的失望里开始新的起点。找一个方向,去肯定自我。我觉得这是分散这些期待的最好方法。

不必做一个一百分妈妈,因为一百分的你,就对孩子有一百分的期待。做一个六七十分的妈妈,合格就好,就三四十分的精力给自我。如果那个一百分的妈妈充满抱怨,那个六七十分的妈妈快乐充实有自我,你觉得孩子,会喜欢哪一个?降低的关注度,会给对方空间,相处也许会更舒适吧。

我给自己找了挺多理由,就是为了偷懒,哈哈!前面差不多有两周的时间,儿子没有在家里吃早饭,因为他每天压点起床,后面索性我也不做了,每天就是面包+煮鸡蛋,再带个牛奶去学校,这不,这几天觉得一直这样也不好,就买了两天早餐。周末的饮食也是一般般,孩子们还没吃过我就上床了,周末中午都是妹妹喊哥哥起床,哥哥现在都是直接嘱咐妹妹几点喊他的。有时候点一份外卖两个人在哪叽叽咕咕的分着吃,我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周末下午出门,我都要闺女喊几遍才能起床,“妈妈,两点半啦,能起来啦!”“妈妈,我出门的衣服都穿好啦,你也起床穿衣服啊!”,她倒是也不恼,哈哈。

这不,前天晚上骑单车回去,结果单车没锁,扣了12块,心疼啊!白瞎了!呜呜。

我们是父母,又何必一直活在父母的角色里?过一过没心没肺的日子,又能怎么样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