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恶意》读后感2

这种人净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还一天到晚注意哪里有这样的机会,至于对象是谁,他们根本不在乎。

书里指的是在日高死后攻击他的人,不过用来指当代键盘侠、喷子、杠精也并无不妥。

他们只是刚,只是怼,不在乎事实和真相,不在乎攻击的是谁,只在乎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快感和兴奋。

我一直认为这类人会比看客更可怕。如果说看客的出发点还可以说成是“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那他们呢?难道是“路见不平”?还是“仗义执言”?

他们并不见得帮“受害者”说话, 只是一味把恶意附加到“加害者”身上去。不令加害者好过,也没让受害者舒心,只是快乐了自己而已。

“这世上本来就有千百种人。”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那些坏蛋确实以捉弄人为乐,何况,要是能像这样让一般的学生也沾上边,把那些道貌岸然的人拉到和自己一样的水平,不是也很有趣吗?这个道理我现在才明白。

这是小说中反派惯有的心理了,其实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人性本身就存在阴暗面。

那个人有本事毫不在意地折磨他人,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残忍。

“最近校园暴力被炒得像是天大的社会问题,但我偷偷告诉你,我以前也常欺负人。嘿嘿,孩子嘛。不过,我觉得那种事也有存在的必要。我不是在找借口,你看,一旦进了社会,就有一大堆讨厌的辛苦差事等着你做,就把这种事当成步入社会前的练习不就得了?如果能从中全身而退,也能获得应有的智慧,不是吗?我是这么想的,最近大家未免太小题大做了,只不过就是欺负一下。”

看到这里的时候胸口闷得厉害。

我早知道世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出现什么样的想法都不离谱,还是觉得这段话让人心寒。

如果这种思想不是少数,那校园暴力至今层出不穷的原因也不难琢磨了。一些人有心无力,一些人想管却不知道怎么管,最后反而可能帮倒忙,还有一些人,觉得校园暴力合情合理,甚至推崇。合理处理好校园暴力很难,但任其发展甚至推波助澜却再简单不过。

一些孩子就这么被毁了。

我总相信这些事情迟早会有相应的因果应验到身上。

校园暴力事件绝不可能销声匿迹,只要当事人都还在学校,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当老师说“已经没有这类事件”的时候,只不过是他个人的幻想。

一想到当时加在你身上的罪恶感和自我厌恶,就连我这个局外人都觉得心痛。仔细一想,你当时承受的最大暴力,就是被迫成为那场暴行的共犯。

在你心里深藏着对日高的恶意,这仇恨深得连你自己都无法解释,而它正是造成这次事件的缘由。

这股恶意到底从何而起呢?我非常仔细地调查你们二人的过去,然而发现没有任何理由足以让你怨恨日高。他是个非常好的少年,又是你的恩人。你和藤尾正哉曾经联手欺负他,他却反过来救了你。

但我知道这样的恩德反而招致了怨恨。

所以我觉得《放学后》腰封上那句“我想写的是出于普通人无法理解的动机而行凶的故事”更适合于《恶意》。

日高对野野口,没有任何亏欠或者揹负,相反,他有恩于野野口,可野野口不仅杀了他,还污蔑了他的名声,试图把他在文坛上的一切荣誉据为己有。

这才是常人无法理解的杀人动机。

久居黑暗的人,要么对阳光格外珍惜,要么觉得刺眼而想毁掉一切灿烂。

一本是治愈,一本是恶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