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活的仪式感

之前去济南开培训会的时候,那位资深心理咨询师说过的一句话“各位老师,你们今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孩子叫到跟前,让他背下父母的生日”,让我记忆犹新。虽然我认为让孩子记住父母的生日,更多应该是从孩子感恩父母的角度而言,并不能简单的归于父母生活中的仪式感,但是她演讲中反复提到的“生活要有仪式感”,我却十分认同。

何谓仪式感?我在知乎上看到过一条高赞的回答。《小王子》中狐狸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感”三个字,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的,而与之关联的起来的最多的便是节日,中秋节、春节是全家人团聚一起是仪式感,情人节、圣诞节是浪漫甜蜜的仪式感,生日是生命的仪式感,纪念日是生活的仪式感…数不胜数。

但是为什么还能在网上看到那么多所谓“仪式感”的戏谑呢,害怕过被仪式感绑架的生日,情人节,纪念日。

仪式感的侧重点在于不同与平日不同,都说人都是在工作休息一日三餐中不断的循环往复中生活,所以我们又是会觉得生活枯燥乏味,只要打破了生活中的常规其实就很有这种与众不同的仪式感。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上代人眼里,一顿全家聚在一起的丰盛的饭,并不是随时都能有的,与往日有了区分这就是不同,所以过年的年夜饭和新衣服就十分具有仪式感。在现如今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好似什么都不缺,年夜饭上的丰盛和美美的新衣服好似每天都能有,我们只是掉进了所谓“团圆”的形式里,丢失了当年真正的内涵,这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觉得年味淡了。

仪式感体现在双方互相认同的前提下,只有在双方都很投入的前提条件下,我们才能付出真心,才能让此刻与平日有所不同,毕竟一个虚情假意的宴会你还会认为很有参与的仪式感吗?

现今我们在追求的所谓仪式感,大多数时候变成那天你有没有为我准备什么礼物、惊喜或是浪漫来判定一个人的真心,并以此要挟你对我的感情。让我觉得有一种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谓的道德绑架的意味,而这种事情大多数发生在女性对男性的评判上。所以大多数男性以理性的思维去看待并逃避女性感性的仪式感,认为所谓的“仪式感”成了女性无理取闹上纲上线说辞。

仪式感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命题,想明白这个事情你就不会陷入买礼物的困境里,礼物是表达仪式感最刻板的一个方式,我们才是定义仪式感的主人,就像《风和日丽》中杨小翼最常爱在窗上放两个石头表示纪念这是一种仪式感;每次收到快递,我不会暴力拆开急切的去拿东西,而是有小刀尽量完整的拆开外包装,小心翼翼放好,这是我生活中的仪式感,那么你的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