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生活的儀式感

之前去濟南開培訓會的時候,那位資深心理諮詢師說過的一句話“各位老師,你們今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孩子叫到跟前,讓他背下父母的生日”,讓我記憶猶新。雖然我認爲讓孩子記住父母的生日,更多應該是從孩子感恩父母的角度而言,並不能簡單的歸於父母生活中的儀式感,但是她演講中反覆提到的“生活要有儀式感”,我卻十分認同。

何謂儀式感?我在知乎上看到過一條高讚的回答。《小王子》中狐狸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儀式感”三個字,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的,而與之關聯的起來的最多的便是節日,中秋節、春節是全家人團聚一起是儀式感,情人節、聖誕節是浪漫甜蜜的儀式感,生日是生命的儀式感,紀念日是生活的儀式感…數不勝數。

但是爲什麼還能在網上看到那麼多所謂“儀式感”的戲謔呢,害怕過被儀式感綁架的生日,情人節,紀念日。

儀式感的側重點在於不同與平日不同,都說人都是在工作休息一日三餐中不斷的循環往復中生活,所以我們又是會覺得生活枯燥乏味,只要打破了生活中的常規其實就很有這種與衆不同的儀式感。

在那個缺衣少食的上代人眼裏,一頓全家聚在一起的豐盛的飯,並不是隨時都能有的,與往日有了區分這就是不同,所以過年的年夜飯和新衣服就十分具有儀式感。在現如今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我們好似什麼都不缺,年夜飯上的豐盛和美美的新衣服好似每天都能有,我們只是掉進了所謂“團圓”的形式裏,丟失了當年真正的內涵,這也就是說爲什麼我們覺得年味淡了。

儀式感體現在雙方互相認同的前提下,只有在雙方都很投入的前提條件下,我們才能付出真心,才能讓此刻與平日有所不同,畢竟一個虛情假意的宴會你還會認爲很有參與的儀式感嗎?

現今我們在追求的所謂儀式感,大多數時候變成那天你有沒有爲我準備什麼禮物、驚喜或是浪漫來判定一個人的真心,並以此要挾你對我的感情。讓我覺得有一種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所謂的道德綁架的意味,而這種事情大多數發生在女性對男性的評判上。所以大多數男性以理性的思維去看待並逃避女性感性的儀式感,認爲所謂的“儀式感”成了女性無理取鬧上綱上線說辭。

儀式感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命題,想明白這個事情你就不會陷入買禮物的困境裏,禮物是表達儀式感最刻板的一個方式,我們纔是定義儀式感的主人,就像《風和日麗》中楊小翼最常愛在窗上放兩個石頭表示紀念這是一種儀式感;每次收到快遞,我不會暴力拆開急切的去拿東西,而是有小刀儘量完整的拆開外包裝,小心翼翼放好,這是我生活中的儀式感,那麼你的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