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命中無子 緣何又多福多壽 子孫滿堂呢?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算命先生本來都已經給他算的明明白白的,說他命中無子,可他爲什麼卻變成多福多壽,功成名就,子孫滿堂。他是如何破了算命預言而改變命運,使得人生大翻盤的呢?莫不是算命先生說錯了?

袁黃遇算命高人

清朝有一戶姓袁的人家,祖上是明朝建文帝的親信,後來明成祖朱棣打敗建文帝后,清理建文帝餘黨的時候受到牽連,全家就跑到吳江定居了。

嘉靖十二年(1533)十二月十一日,吳江縣的袁仁家,生了一個男孩取名叫袁黃。

由於祖上靖難之役留下的家訓,袁仁一打孩子出生,就爲這孩子規劃好了人生,長大了就學醫。學好了能濟世救人,幹個大買賣。學的不好,也算有個養家餬口的營生。所以什麼滿月抓周這種事情,根本用不着,就學醫了。

一晃袁黃12歲了,有一天到慈雲寺溜達,遇到一位鶴髮童顏的老先生。

老先生走到袁黃身邊說:你是官場中的人,明年就可以去參加考試,進學宮了,怎麼不好好在家讀書,還跑出來貪玩兒?

袁黃覺得奇怪,自己讀書認字是爲了學醫用的,差不多就行了,沒想過考什麼功名。再說了,根本也不認識這老先生,他這話沒頭沒尾的?

袁黃上前給老先生合十作揖:敢問先生,我們認識嗎?您這話是打哪裏說起的呢?

老先生不慌不忙的自我介紹說,“鄙人姓孔,雲南人,早年得到宋朝邵康節先生《皇極數》的真傳,按照註定的數來講,我應該把這個《皇極數》傳給你。”

袁黃一聽心中暗想:“哦?邵康節,邵雍的弟子?感情這老先生意思是算卦界的高手?

這是傳銷還是詐騙?到底什麼情況?看老先生的樣子不像是壞人,但這話說的是有點兒不着邊際。”

袁黃說:“那您先給我算算命”,心想,看看這老頭是不是吹牛。

老先生看了看袁黃,準確的說出了他的生辰八字,父親什麼時候過世的,一些大小事,說的都對。

袁黃覺得,這老先生不簡單呀,說的都對呢。於是決定聽孔先生的話好好讀書,準備考取功名。

孔老先生預測袁黃縣考應該考第十四名,府考應該考第七十一名,考應該考第九名。

結果一年後,三場考試取得的名次和孔先生所推算完全相符。

袁黃覺得這孔先生真是個活神仙呀。

於是孔先生接着爲袁黃推算了一生的禍福吉凶。

哪一年考取秀才第幾名,哪年做貢生,哪年會做四川省的一個知縣,做縣長的任上三年半後,辭職回家鄉。到了五十三歲那年八月十四日的丑時,壽終正寢,命中沒有兒子。

這些話袁黃牢牢的記下了,就等着孔老先生的預言的大小事一一應驗了。

預言出差錯了?

在明朝的時候,考中了秀才之後就可以領取國家補助了,孔老先生預測的袁黃領到九十一石五斗官府補助的時候,將會升級成爲國子監的貢生。

可是當袁黃領到七十一石米的時候,一位老師就向國子監推薦袁黃就升級做貢生。

哎呦?袁黃心中一驚,“難道孔先生預測失誤了?那這可是頭一回呀。

管他呢,袁黃高興啊,反正是能升級成爲貢生,那距離出人頭地就更近一步了。”

沒想到高興還沒過兩天,老師那邊來消息了,推薦袁黃的提案被國子監駁回了。

等到又過了一年袁黃才真正升級成爲貢生。

袁黃回頭一算,剛好是領取了九十一石五斗米補助。

這太神奇了,袁黃覺得:什麼功名利祿,禍福吉凶,這些都是命中註定的事,毫釐不差。

袁黃自此把人生真是看透了,什麼也都看淡了,一切都隨命吧。

所以剛滿二十歲的袁黃到國子監讀書的時候,除了白天上學上課之外,一到放學,就一個字也不多看,在房間裏打坐入靜,連一個念頭都不想多動。

假聖人 真凡人

袁黃從北京國子監回老家的時候,路過棲霞山去拜見雲谷禪師。

這倆人見面一句話沒說,在禪房裏對坐了三天三夜,都沒閤眼。

您想想這是啥感覺?就別說兩人對坐三天多尷尬,就一個人坐着啥也不幹,也沒幾個人能坐住超過20分鐘的。

要麼說,靜坐這種事情真得是修行有素的人才能做到。

雲谷禪師眼見着袁黃如此年輕,竟然能達到這種心如止水的境界,暗自佩服,覺得這小夥子道行很深啊。於是就問袁黃:“普通人不能成爲聖人的原因,就是總有胡思亂想的念頭。你能坐着三天不動,是怎麼做到的呢?”

袁黃說:我這一生何時生,何時死,喫多少糧食,做什麼工作,孔先生早就告訴我了。即便我想胡思亂想,都沒有什麼值得想的事情了。

雲谷禪師一愣說:哦,原來如此,我還以爲你是個了不起的聖人,原來你只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

袁黃一聽這話,這是怎麼聊天呢?有些懵了,趕緊追問。

雲谷禪師說:人胡思亂想的心,就會攪動陰陽之氣,所以就會被命運束縛。除非那些大善大惡的人命運是束縛不了的。

你這二十年來的命運都被孔先生算出來了,但是你卻沒有改動分毫,難道你還不是個凡夫俗子嗎?

袁黃聽了禪師的話,心中似乎有所領悟,趕緊問禪師:“難道您的意思是,命是可以改的?”

禪師說:“俗話說,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話。而我認爲“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

袁黃說:“難道這就是孟子所說的“求則得之”的道理嗎?可孟子的意思是仁義道德求則得之,功名富貴這東西怎麼求來呢?”

禪師說:“這話是孟子說的,但是你的理解有點片面。六祖慧能禪師曾經說過“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這裏面可沒說只能求來仁義道德,可沒說功名富貴健康長壽求不來呀。”其實“求”是“得”的前提。俗話說“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你如果懂得求的道理,那麼應該得到什麼,上天自會有安排的。”

改變命運從反思開始

禪師問袁黃:“孔先生給你算的終身命運如何?”袁黃就把孔先生給自己算的命運意義說給禪師聽。

禪師說:“你自己覺得,你有沒有考取功名的命,應不應該有兒子呢?”

這問題,袁黃竟然從來沒有想過。禪師一問,倒是把袁黃問住了。

袁黃想了很久說:“不應該呀。能考取功名的人,最起碼都有福相。而我天生就是個福薄命賤的長相,再說,我也沒做過積德行善的事情,脾氣不好更不願意寬容別人。有時候還愛耍些小聰明,說話刻薄,這些都是福薄的表現啊。”

至於生兒子的問題,我覺得人與天地很相似,大地因爲包容才能孕育各種生命,我有潔癖的習慣,應該就是我沒有子嗣的一個原因吧。

再加上我愛生氣,就像是陰晴不定的天氣;話多不養氣;愛喝酒精力消耗的也大,還熬夜傷神。做的不合時宜的事情太多了,這些應該都是導致我沒有子嗣的原因啊。”

雲谷禪師說:“有千金的人就有千金的命;該餓死的人,就有餓死的命。有百世的德行,就有百世的子孫。沒有子孫後人是因爲德行少導致的。上天對這種因果報應,不會差毫釐的。

俗話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孔先生算出你沒有功名,沒有子嗣,這是天命。從今往後,你開始修養自己的德行,多積陰德,這些種下的福田還擔心不會有收穫嗎?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話流傳千年了 ,你相信嗎?如果命運是不可以改變的,那麼這句話是從哪裏來的呢?”

禪師的一番話,讓袁黃茅塞頓開。

袁黃先在佛前真心懺悔自己的罪過,然後發願要考取功名。接着發願要做三千件善事,以報答祖宗的恩德,爲自己種下福田。

爲了幫助袁黃實踐改命,禪師送給袁黃一個小本子,用來記錄自己每天所作的善惡之事,時刻警醒自己,認真實踐每一件自己能做好的事情。

袁黃原來號學海,自從見過雲谷禪師後,改號了凡,也就是後來我們知道的袁了凡。

袁了凡一改往常漫無目的的生活狀態,開始兢兢業業認真過好每一天。哪怕是自己一個人在小黑屋裏面,也覺得鬼神都在看着自己,再遇到有人出言不遜,沒有禮貌的時候,也不再生氣,泰然處之。

等到轉過年來參加禮部主持的會試,孔先生給袁了凡算該第三,結果竟然考了第一;難道改變命運竟能如此立竿見影嗎?袁了凡開始更加仔細的查找自己還有那些做的不夠好的。

比如本來知道是一件善事,卻沒有努力去做好;本來是救助別人的事情,心總是會有疑問。有時候去做善事很勉強,並不是發自真心,有時候說話言過其實,有時候不嚴格要求自己,虛度光陰。

所以之前許願完成的三千件善事,十多年才做完。

第一個三千件善事做完後,袁了凡又發願,要有一個兒子,再次許願做三千件善事。轉過年就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袁天啓。

這次許願的三千件善事,袁了凡和妻子一起努力,三年就做完了。

佛前還願後,袁了凡發願請求中進士,並且許願要做一萬件善事。三年後袁了凡果然中了進士,做了知縣。

但是自從做了知縣之後,整天批改公文,很少出門和人接觸,袁了凡夫婦二人開始犯愁,佛前許下的一萬件善事,什麼時候能做完呢?

一天晚上袁了凡夢見一位神仙,袁了凡就把犯愁一萬件善事做不完着急的事情跟神仙說了。

神仙說:“就爲百姓減少賦稅這件事情,就足以頂上許願的一萬件善事了。”

袁了凡醒來有些糊塗,怎麼一件事能頂一萬件善事。

雲谷禪師爲袁了凡解釋說:“雖然你只是做了一件減少賦稅的事情,但是全縣萬民受益,所以頂一萬件善事了。”

袁了凡覺得很欣慰,又到寺院中還願。

孔先生推算袁了凡五十三歲壽終,但是袁了凡寫下這個故事的時候已經六十九歲了。

袁了凡通過自己的一生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禍福自己求,這是古聖先賢留下的真話。

而那些只強調禍福都是天命的人,只不過是凡夫俗子罷了。”

人生在世,真的應該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檢視自己的德行,不能放縱自己。

一定要知道自己每天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對的,然後每天都能改過。如果哪一天不能發現自己的過錯,那這一天就等於浪費了。

那些自以爲聰明才俊的人,不注重修養自己德行,所以可能一生也不會有什麼大的改變,只能遵循着原定的天命走完一生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