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讀書筆記

1、冗餘:如果這件事太重要,請有託底機制。

在發射火箭之前,航天科學家儘量明確已知和未知的分界線,做充分準備,把未知的變成已知的。

但是,太空裏充滿了不確定性,總有一些情況,是航天科學家不能事先預想到的。怎麼破呢?

航天科學家的方法之一,就是冗餘,多帶幾個備胎,準備備用的計算機、發動機、軟件程序…… 冗餘這個詞聽起來像是貶義詞,好像意味着“浪費”、“不必要的多餘”。

真相是,如果這件事的風險是一旦發生,就嚴重到不能接受,那麼就最好有冗餘、有備胎、能託底。

有冗餘,你就能大大降低失敗的可能性。

2、實戰演習,遠勝一切理論模擬。

單獨的模塊要演習,組合以後還是要演習。而且內部測試,也最好模擬用戶的真實使用場景。

理論上模擬的推演,不如真實演習靠譜;用戶們想要的,未必是他所說出來的;咱們自己真實想要的,未必是自己以爲想要的。

做個人品牌的小夥伴,在理論調研的基礎上,儘快地邁出實戰的一步,才能更快地拿到用戶的真實反饋。

3、從失敗中學習。

埃隆馬斯克的SpaceX前三次發射都失敗了。

第三次發射失敗,正好趕上2008年的金融危機,特斯拉公司也出了問題,馬斯克又離婚,已經沒錢到了要向朋友借錢租房住的程度。 但是在這個時候,還有人大額地投資 SpaceX。

爲什麼呢?

因爲它雖然一直失敗,但是一直在迭代,它的發展趨勢很好。

失敗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失敗事件本身;第二部分是隨之而來的是失望、困惑和羞愧感;第三部分,是我們對失敗事件的分析、調整。

第一部分不受我們控制,但第二部分卻可以微調,從而實現第三部分的逐漸可控。

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將恐懼感和失敗分開,爲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安全”環境,即使犯錯,內心也不會產生恐懼感。

4、證僞,而不是證實、證明。

人類有個強大的能力,就是總能找到證明自己是正確的證據。

在“證明自己”這件事上,每個人都是最佳辯手。人總會不自覺地愛上自己的觀點,會在爭論中動感情。

費曼有句話說,“首要原則是你不要騙你自己,因爲你自己是最容易被你騙的人。”越是重大的事情,我們越要有科學家的精神。

普通人只知道證明,科學家知道證僞。 當我們“誓死捍衛自己的觀點”,就已經把自己綁定在原地。

不是要“證明”自己的假設,而是要“證僞”自己的假設。

有幾條具體做法,供參考:

1)爲了確保你不會愛上單一假設,請多製造幾個假設;

2)當你擁有多個假設時,就會減少對單獨某條假設的依賴感;如果你難以挑戰自己的信念,就把自己和信念剝離;

3)在寫作的時候,不說“我認爲 ”,而是寫成“本文認爲”,就會對批評“本文認爲”的那些爭論,不再先天地牴觸。

4)事前問自己“出現什麼證據的時候,我就接受我的觀點是錯的?”

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是爲了把自己的火箭發射上天;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更是爲了讓自己,更具備思辨精神。

願咱們都能不斷打破自己的舊認知框架,不斷升級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