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日復一日

清晨站在盥洗臺刷牙時,我有時會恍惚意識到:我不會是一個機器人吧?每天在同樣的時間,刷牙、喫飯、通勤、上班、洗澡、睡覺,日子就像複製黏貼一樣,如同一個機器人以24小時爲週期反覆執行一套代碼。

也許這和我們總是在“被動”生活有關。早餐,點心店裏點一個麪包加一瓶牛奶,又或者一屜小籠包配一杯豆漿,付賬走人,整個過程5分鐘不到。剩下的兩餐,要麼在飲食店裏對着菜譜下單,最多10分鐘那熱乎乎的飯菜就擺在眼前,要麼外賣APP點開,各種中西餐、飯菜麪食30分鐘後外賣員風塵僕僕地送到門口。若能像週末一樣,趕早去趟熱鬧嘈雜的菜市場,在各種菜攤、果攤前挑挑揀揀購置新鮮的食材,然後“戰果累累”地回家,認真地洗菜,小心翼翼地切菜,手忙腳亂地煮上兩三道味道還可以的熱菜,如此主動地去喫飯,好似生活充實了一些。

在走過了無數遍的通勤路上,由於過於熟悉,這段行程基本都是由潛意識和行爲習慣完成的,路邊的三角梅繁茂如火、頭頂上的天空晴朗湛藍,而我常常對此毫無知覺。如果每天在路上時,我能主動打開自己的身體感官,我也許會聞到小區樓下割草後青草清新的味道,也會看見街道兩旁都是昨晚被打落的木棉花,還會聽見生鮮店喇叭播放的特價消息。那麼再熟悉的路途,每天都會有新的小發現。

工作閒暇之餘,我們繼續通過手機被動地接受着被大數據計算後推送的新聞、文案、視頻,吸收了2小時的內容後,收穫到的往往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何不放下手機,去做手工、看書思考、整理房間、鍛鍊身體等,任何一種有意圖的付出都是對抗渾渾噩噩的利器。

我們總感嘆日復一復,其實我們自己變成了生活的旁觀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