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之心理学视角看问题

学习时间:4月23日

参与人数:20人

学习内容:用心理学的视角来探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首先引入ABC理论,说明了决定我们情绪变化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的看法想法和对事件的认识。

不合理的观念有三个特征:1绝对化的信念;2糟糕至极;3全盘否定(或者以偏概全)。

学友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从亲子关系,到婚姻关系,到心理学为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圣贤经典可以?

齐老师都一一做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当谈到自己做心理扶贫时,金句频出:

精神贫瘠比物质贫瘠更可怕,它是物质贫穷的根源。如果一个人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无论多么困顿,他总会有走出来的一天。

讨论“寒门再难出贵子”。寒门,寒在哪儿?寒在精神贫寒。贵,贵在父母精神并不贫寒,甚至很高贵。

当学友问到想要改变和母亲疏离的关系时,齐老师说,当有了改变的意愿,从技术的层面建议,先做一个尝试,可以先拉拉妈妈的手,和她去散步,或者给她一个拥抱,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尽量延长和妈妈身体的接触。身体的接触胜过千言万语。

学友问到,为什么心理学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圣贤经典才能究竟圆满地解决?

齐老师做了深入的分析。心理学是在术的层面,解决一个一个的个案。但是面对大的社会问题,心理学是没法解决的。

当今社会,人们不再认为家庭的和谐是人生的成功,而是把挣多少钱,开什么车,认识什么名人作为炫耀的资本,这些问题会引发问题孩子,问题家庭乃至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而这些社会问题是心理学没法解决的。心理学很难像我们的中华经典一样成为一个文化,它只是一个一个的理念,解决一个一个的点。心理学是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西方研究出来的一个个技术,而它的根,它的源泉就是中华经典。

目前很多的教育问题,并不一定是体制的问题,体制的背后是文化问题。什么样的文化催生什么样的体制。所以国家才会倡导传统文化的复兴,如果文化不复兴,即便是体制改了,人也会把它操作回去。只有整个民风变了,社会才会改变。

原生家庭是什么?就是我们传统文化里的家风家教。

九十分钟的学习,轻松、感动、真诚,且又引发了思考,大家都很有收获。最后大家感谢老师,互道晚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