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7-18】教練課程中的金句

除非你能把無意識的模式意識化,否則它就會一直在暗處左右着你,直到有一天你說,這就是命——卡爾.榮格 看見模式,就是頓悟 自己和自己的搏鬥,就是內在衝突。所有這些行爲,都是徒勞的。它是很大的消耗,沒有任何賦能。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大師,每個人是獨一無二的、唯一的、無法複製的,誰都無法超越你

追尋你的興趣和熱情,成爲你自己,那麼你就是自己的大師

我看鏡子裏的我時,看到了一個疲憊的我、一個衰老的我,突然開始心疼自己,我需要慢下來

別人流淚時,千萬不要去打斷它,那會阻止情緒的流動。悲傷的時候,淚水是冰涼的,流淚會宣泄出內心的寒意。感動的時候,淚水是滾燙的,讓那份情感流動出來。

沒有人需要你的建議,更沒有人需要你的評判。每個人都期待着被看見。每一個人都是有能力的,每一個人都是有價值的,每一個人都是有資格的,每一個人都是有資源的,每一個人都是有夢想的。我們要堅定地相信,每一個人都是有能力的,每一個人都是有價值的,每一個人都是有夢想的,每一個人都有資格成爲TA想成爲的人,每一個人都屬於這裏。我看見了你,我看見了你。帶着這個視角,我們開始了對人的好奇,開始了對人的賦能,開始重新建立與人之間的關係。

共情,彷彿一片天空下有一朵雲彩,只有這片雲在下雨,那人在裏面,你也到這片雲下面,和他一起淋雨。你去分擔,共同承擔他的痛苦。在對話的時候,你和對方一起流淚,這是共情。這時對話沒法進行下去了。教練要避免共情,而是同在,你和對方在一起。

不要只聽別人表達出來的抱怨和痛苦,永遠不要被語言帶走,而要聆聽整個人,聽到一個人的內在。你從多深的層面上聆聽到一個人,他就會從多深的層面上醒來。

太子泰聽到了太陽溫暖大地的聲音,聽到了小草吮吸露水的聲音,聽到了花開的聲音。——無論你在一個家庭、組織、國家裏,如果你尚未聽到人們還沒有抱怨出來的抱怨,人們還沒有訴說出來的情感,人們還沒有傾訴出來的痛苦,你的這個家庭/組織/國家就已經開始走向衰敗了。

反思,不是來評價一個人的好壞對錯。你建立一個內在標準,反思是和這個內在標準進行衡量。和人溝通時,先建立關於信任的內在標準。

改變都是關於自己的改變。你不想要的那些行爲,那些模式,你先看見它。一次次的關停,一次次的關停,然後它發生的次數會越來越少,後來它一出來你就能抓住它。所以,覺察是很重要的。

我們要相信,孩子什麼都可以的,無論別人對他有什麼樣的眼光或者評判,作爲父母,應該給他最大的相信,他就是最好的

不要把他當成一個問題,他是一個人!

有一些關係,比如男女朋友是互補的關係,相生也相剋。你所看到的東西,是無法賦能對方的。但凡你看到他的不足,會拿走他的能量。你看到他的亮點優點,那是愛,是信任,是欣賞,這些不是賦能,但這些會給對方動力,讓他高大起來。

我們不斷想的是,我要成爲什麼樣的人?我的渴望是什麼?我怎麼和生活建立緊密聯繫?當其他人和我們接觸時,他們會從我們這裏看到他們自己。沒有人需要我們的幫助,沒有人有問題

如何定義大師?如果大師是指某個領域裏非常獨特的存在,那追尋你的樂趣,追尋你的熱情,成爲你自己,每個人都可以成爲大師,也已經是大師了。如果大師高不可攀,超越所有人,那他是比我們更專注,他比我們練習了更多而已。

教練有八項能力和工作流程,這些是教練的術。教練的內在狀態,是教練的道。有了教練的道,術才能用出來。聆聽、發問、反饋這些都是我們具備的能力,但如果沒有穩定的內在狀態,你就聽不見別人內心的聲音,感受不到那些精微的變化

我們有些慣性,比如我們特別想去幫助別人,一聽這個問題,就特別想辦法去幫別人解決。我們一定要放下這個想法!只有放下,才能支持到對方。教練如果很想幫助對方,那是會沒有效果的。

經由這個(痛苦的)過程,我學習到了很多人生的經驗,這是一段很精彩的經歷。當我們能讓對方由那個視角看的時候,這個事情就被重新定義了。教練讓他看到自己的學習,讓他看到自己的成長,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時,他會有完全一樣的方式。

抱怨、否定、指責,背後的東西是什麼?他現在有的是情緒。他表達的是內心的情緒還沒有消解。“假如你的情緒完全沒有時,你會怎麼看這事?”人們在抱怨在不開心時,都是表面現象,我們不要去看表面,背後有兩個東西,一個是需求,一個是渴望。“你想要的是什麼?你內心渴望的是什麼?”

不必馬上改變(舊模式),建立對它的覺察。時時刻刻去覺察,改變就會開始

所有人都需要被關注,所有人。關注是能量,就像植物需要陽光。沒有陽光,植物會消失。沒有關注,人就會消失。

我們要意識到世界的豐富性,選擇把關注力放在哪裏。我們把關注力放在哪裏,就是把整個生命放在那裏。如果你看到做事情總是差一點點,你會不斷否定自己。所以要選擇把你的關注力在哪裏,這是一種能力。

“從今天開始,永遠看着你可以走的路。”

如果是問題視角,你會覺得很辛苦,你覺得到處都在和你做對。其實大路很寬敞,你有的是選擇,生命的盛宴什麼都有,只是你視而不見。“集註——排斥”原理

當我們看到自己,當我們能感知到自己的時候,我們和自己就有了真正的同在。當我們能感知到他人的時候,我們和對方有了真正的同在。

反饋由4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讚美、表揚、鼓勵。第一個層次的反饋,以“我”的標準爲中心,把我的能量和關注給到對方。當對方能力和心智比較弱小的時候(3-4歲),是需要的。

第二個層次是認可和肯定。當人們的語言、行爲、思維,給予積極的肯定和認可時,這些語言、行爲、思維就會被留下來。這樣就會逐漸形成爲習慣,養成習性。

好的習慣在6-7歲要建立起來。 第三個層次是I see you。沒有人需要你的評判,沒有人需要你給的答案,你們需要被看見。看見TA的能力、價值、資源、資格、夢想。當一個人認識到自己具有能力、價值、資源、資格、夢想,TA就是個心智成熟的人,TA是強大的,TA是自行負責的。這樣的人極少抱怨。 自我看見的層次在14-16歲形成。

第四個層次是同在,包括關注、陪伴、支持。關注,指“你是最重要的”。陪伴,指“我在這裏”。支持,指“做你自己”或“成爲你自己”。同在感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富有魔力,是最深層面的賦能。 陪伴是爲了賦能他人,不是要永遠陪着對方,不是要讓對方產生依賴。

我也是在做教練的過程開始能夠慢慢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有真正的成就,真正的成長,真正的改變。可是真正的成就、成長和改變,我覺得有一個點首先是要聚焦,就是你一定要能夠真正的聚焦,聚焦是成功的不二法則。你聚焦在哪裏,就變得非常的重要。如果你所做的事情只是一件事情,日復一日的重複,而這件事情沒有在重複的過程當中給你帶來更深刻的覺知,沒有能夠去擴展你自己,那麼這件事情的意義就不是特別大,就是固化。就像我們有一些事情是值得每天重複,每天做的,就像打坐冥想,吾日三省吾身,這個省的動作,和省的流程是一模一樣的,可是每一次省的內容是不一樣的。因爲你每一天的覺知是不一樣的。我講同樣的一個課程,講同樣的發問,講同樣的聆聽,我講同樣的故事,可是當我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內在的那個時候的覺知是不一樣的。我以前都把它當故事講,我後來講出來的時候,我覺得它和我有特別特別特別深的一種連接,它就從我自己整個人的身體裏流淌出來的感覺。 一百六十幾次的重複,也讓我看到了重複的價值。這個重複是原地打轉,是在同一個平面上還是螺旋上升的,這是完全不一樣的。我能看到教練的這個模式,這種聆聽、反饋、發問,教練的這種當下的覺察,這種存在感會讓我們每一次的經歷都是新的。我沒有對大家的問題做準備,不是我都知道你們要問什麼,我只是在這裏。所以當問題出來的時候,對我來講又是新的體驗,新的體驗,新的體驗。當我們每次經歷的都是一些新的體驗的時候,你發現它就擴展自己。 我們一輩子都是在修行。我做這麼多年的教練,跟這麼多人的交流,有很多很多對話,遇到很多很好的老師,這裏面對我們來講最具珍貴的或者說最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真的能夠來到這個當下。其實生活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過去,只不過就是塑造了你原有的那些東西的那些模式而已,如果你沒有進入到這個當下,你就是活在過去。我們也沒有未來,哪裏有未來?你所有的關於未來的想象,只是爲了讓你自己獲得一份熱情而已。只有真正的在這個當下,而當下所發生的一切是不能錯過的,錯過這個當下,你就既錯過了過去,也就錯過了未來。你一無所有,對你始終是生活在一個循環當中。我們冥想呼吸瑜伽,所有這些舞蹈這些鍛鍊都是爲了讓我們能夠來到這個當下,我們都知道當下的重要性,而教練恰恰完完全全的需要你來到這個當下。 我就是來到這個地方去陪伴着大家,有這種存在感,就是這些學習的過程,還有我們這些1對1教練的過程,這160多次重複的過程,讓我越來越多的有那份當下的覺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