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味從哪裏來?

中國化工博物館 

你的耳機聞起來是藍莓味的嗎?

2019年10月,某公司推出一款新耳機。很多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反映:這款新耳機會散發一股水果味,像是藍莓的味道。但也有用戶聞到了不同的味道,有人說聞到了指甲油、膠水的味道,也有人說是橡膠和硅膠的味道。


除了電子產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會從汽車、食物、化妝品、洗滌清潔用品等等種類繁多的產品上聞到千奇百怪不同的味道。在國際標準分類和世界各國的標準分類中,關於氣味的標準涉及成百上千的產品。


這些“產品的味道”,有的舒適好聞,有的令人不快。但並不是好聞的味道就一定代表安全,不好聞的味道,也不一定有毒。

這些不同產品散發出來的味道,和化工產業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比如剛纔我們提到的“藍莓味道的耳機”,據一些專業報告推測,這種氣味應該來自酯類化合物,一種塑料製造中常用的化合物。而香蕉或藍莓等水果的果香,正是來自酯類。


你是否留意過,當你感冒鼻子不通氣的時候,喫的食物味道會有所不同?科學研究的結果表明——75-95%的味道,實際上來自嗅覺。

很多產品正是依賴味道來吸引我們購買,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各種食物和化妝品。氣味會影響我們的感覺和記憶,使我們更傾向於購買“有我們熟悉的味道”的產品。 


例如“新汽車的味道”,來自汽車中使用的各種材料,包括皮革、油漆、經化學處理的金屬電子元件和工程塑料、橡膠、化纖織物等等。

這些味道由大約幾十種揮發性的化學物質組成,其中5種揮發性有機物質最常見。它們分別是:甲苯、乙苯、苯乙烯、二甲苯、三甲苯。



簡單來說,新汽車的這種氣味中大約 50%-60% 是揮發性的有機物。

有的人喜歡這個味道,有的人不喜歡。

不過不用太擔心,這些化學產品的氣味,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危險。因爲其揮發性,這種味道會以每星期 20% 的比例揮發掉。

而另外一種擁有“令人愉快氣味”的產品,卻不是如我們認爲的那樣“安全”。這種產品就是香薰蠟燭。



大多數蠟燭由固體石蠟製成,固體石蠟是石油加工鏈最底端的副產品之一,燃燒後容易產生甲苯、苯等致癌物質。

一項科學研究發現:帶有香味的蠟燭燃點越低,釋放到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濃度就越高,對人體的危害也越大。


我們常遇到的“味道大的產品”,還有塑料

塑料的味道主要來自於加工過程,理論上講,成品塑料基本上是無味的,但是我們買回家的各種塑料製品,有時候還是會有比較濃烈的味道。

所以,生產廠家使用各種化工技術來減少塑料的味道。包括改變助劑、採用抗菌劑、加入吸附劑、加入芳香劑等。 


雖然很多消費者追求天然原材料的產品,但是人工合成香料的需求,仍然在個人護理、化妝品以及食品飲料行業日益增長。

化妝品和個人護理配方設計師仍然首選合成香料化學品,而不是天然化學品。

因爲合成成分可產生更加強烈的香氣,而不會影響化妝品配方中其他化學品的特性。

而且,合成化學物質比天然材料更不容易引起過敏。天然材料還面臨價格昂貴、有可能破壞自然環境的困境。


很多糕點和糖果都會使用香料和香精,用以改善或增強香氣和香味。

香料一般指用來作香精成分的原料,香料分爲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

人造香料是由石油化工產品、煤焦油產品等原料經合成反應所得到的化合物,很少直接用於食品。


香精則可以直接用於食品,如模仿各種果香而調合成的果香型香精。還有油溶性香精,用精煉植物油、甘油或丙二醇等作稀釋劑調和而成,適用於焙烤食品。



味道可以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產生微妙的情緒改變,最終在我們的大腦裏形成深刻的印象。

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味道。隨着科技的進步,在未來的日子裏,化工行業還會帶給我們更多新奇的味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