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句點

最後的句點

日期:2016年7月3日

天氣:永遠都是笑話

不得不承認,有些時候,即使你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那也證明不了什麼,因爲理由只是理由,如果真的充分了,那就是證據。

而這次,我不得不說,再見我的大學,再見我的青春。

這一個月,過得生活,用四個字形容,那就是“匆匆忙忙”。匆匆忙忙的忙着道別,匆匆忙忙的忙着聚會,匆匆忙忙的忙着懷舊,匆匆忙忙的忙着鬼混,匆匆忙忙的只是想給自己最後的大學一個以後充實的回憶。

可是,你不捨的,不代表最後的結局就是“互相捨不得”。或者說,對於青春,對於大學,我們原來都是“單相思”。

記得同學在學校給我們準備的茶話會上帶回來的一句話:“當你走出母校,你就不在是母校的學生,而是校友”。無情中夾雜些心酸,然而卻只能無力的去接受事實。

記得在畢業生晚會上提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母校就是你們的家,以後不管是貧富貴賤,都要常回家看看”。可是,回去後只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如果選擇接受印象中的美好,那麼,離開後我選擇再也不回去看如今的現實。

記得在班級聚會上導員說的一句話:“我就想靜靜的坐在這裏,一句話都不說,因爲我怕一張嘴,呈現的都是海市蜃樓”。不敢去想以後,更不敢面對現在,原來在任何時間點,人都是如此感性的脆弱。

記得自己曾對自己說過這麼一句話:“四年的時光,自己得到了自己該得到的一切,也得到了本不屬於自己的,上蒼對我如此厚愛,以後我要更加厚愛自己”。

不知不覺中,才發現,所謂的成功,並不是改變了一個人的外表,而是一羣人的內心。

記得的太多太多,就像四年的每一刻每一秒似乎都該記住一樣;忘記的太多太多,就像似乎還是拿着錄取通知書剛走進大學,卻突然發現,一覺醒來,手裏拿的竟然是畢業證和學位證。

之所以沒有寫忘記,是因爲如果寫出來了,又怎麼能說是忘記呢?對於忘記似乎只能寫下“忘記”,而後是一連串的省略號。

曾經想象過這樣的場景,畢業後的我們將會如何以天之驕子的身份退場,卻不曾想到,原來自己竟然是被學校勒令,必須在七月一號中午十二點前離開。天之驕子,呵呵,到最後成了天大的笑話。

曾經,自己一百個鄙視加一千個不情願來到的地方,突然發現,當自己不捨了,卻成了她的“累贅”。突然發現,原來大學啊,就是以你當初來的姿態對待如今離開的你。

曾經有太多的曾經擺在我的面前,可是它卻不是愛情,珍惜了又能怎樣,大學不是談戀愛,談成了它就會跟你走,而是終究會有“離婚”的發生,即使再去維護,也無法改變結局。如果上蒼再給我一次願望的話,我只想對我的大學說一句話“我想談一場不分手的戀愛”,如果非要在這場戀愛上加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

太捨不得你,最美的青春“大學”;太捨不得你,編織我零零散散的青春的人兒!我想要記住的太多太多,其實,記住是有可衡量性的,什麼是最大化的記住,那就是,沒有了忘記。

也會因爲某物而想起某人。

以後的日子,或許我會變成一個睹物思人的人:

看到了香菜,我就會想起偏要說香菜臭的花花;

看到了醋瓶,我就會想起一頓飯就要半瓶的小屁孩;

看到了四川倆字,我就會想起被叫整整兩年江狗逼的我親愛的江狗狗;

看到了拼音差到爆的小學生,我就會想起四年來從未問過我某字怎麼拼寫的小白子;

看到了仰天淚流滿面打不出噴嚏的人,我就會想起打噴嚏從不發聲的奶奶;

…………

太多, 太多, 太多, 是66人,67人,68人,還是更多呢?

其實就是爲了,完整到沒有忘記。

我不想停止回憶過去的青春大學,可是它卻只有四年,一回頭才發現,原來即使回憶,也只有四年的量給我們回憶。

就像大學,終歸會在四年劃上句點,而回憶大學,也有它最後的句點。

其實,什麼所謂的一輩子友情,真的很難很難,那是用四年的真實加上餘生的回憶才能換回來的東西啊。

我不確定,未來的自己是否還記得自己曾經想要的虛無縹緲的友情,所以,我想給自己留下一個激勵自己的證據。就是今晚,就是這些文字,就是自己的自己。

即使有最後的句點,即使避免不了說再見,即使避免不了淚流滿面揮手告別:我的大學,我的青春,我青春裏的人兒。

但是,我只想用回憶來拉長我的記憶,告訴未來的自己: 曾經, 某個地方我曾來過,她叫“隴橋”, 某羣人我曾相遇,她叫“你們”。

愛,某個地方的某羣人, 愛,隴橋的你們!

最後的句點,畢業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