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之——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关于写作 二、自考的初心 三、自考的艰辛与收获

一、关于写作

古时候,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

说一个人把两把钝斧子分别给了两个不同的人,让他们去砍柴,给了他们时间上的限制,并告诉他们谁能完成得好,谁就能获得他给予的奖励。
A拿到斧子后,就急匆匆的去山上砍柴去了。但因为是斧子实在是很钝,所以他需要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能砍断山上的荆棘。虽然他很努力的在那里劳动着,但在时间节点到来之时,他依然没有完成任务发布者布置的任务 。
而B却与A恰恰相反。
他在拿到斧子的第一时间不是选择去砍柴,而是选择了去磨斧子。
当他在安心磨斧子的时候,周围人都是很焦虑的在催促他:你看,A都砍半天了,你还在这里磨斧子。
而B却不置可否,他只是安心地磨他的斧子。当他把斧子磨好后,他去山上砍柴的时候,不一小会儿的时间里,他就已经砍够了他所需要的分量。
因此,磨斧子B获得了任务发布者给予的奖励。

其实我们写作也是这样,我们写不出来东西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斧子”太钝了。
在我们没有一把锋利的斧子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去磨利它。
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去磨自己的“斧子”呢?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一块磨刀石。什么是磨刀石?作品。作品就是我们要找的磨刀石。
当我们在他人的作品中找出优劣,研究出其精髓的时候,我们就是在磨自己的“斧子”。

为什么说文学专科的学生他们的文学书写能力更高呢?
就是因为他们每一天都在研究他人的作品,换句话说他们每一天都在磨自己的“斧子”,一个每天都在打磨自己“斧子”的人,他的笔锋自然是有力的,他的写作能力自然是比我们一般人要强的。

二、自考的初心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在18年的时候我开始了我的学习之旅。而我行动的初心是:我想写出我自己曾经经历的一些事物,我想把它变成文字,变成故事。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要学习,我只是想写它,但我写不出来……
于是我就倒推着想: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能有一个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呢?对,我想到的是作家。
因为作家的文字表达能力,是能够把一个虚拟的、不存在的人和事构建成一个完整的,而又独立于真实世界以外的虚拟空间。

那么我如果想要成为一个作家,我要怎么做呢?我又开始倒推的去思考。
首先,我想到的是他需要有对文字的感知力、辨析力,以及对文字的掌握力。那么我要怎样做才能拥有这些能力呢?
就这样一步步的倒推着想,一步步的琢磨,一步步的分析。最后我终于给自己制定了一条学习及自我成长的道路。
是的,没错。我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基本功,我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科的考试。

三、自考的艰辛与收获

我想较为了解我的朋友,或看过我以前文字的朋友都知道,我只上过5年学,可以说是一个现代化的文盲。
对于像稍微专业一点的词语,我都是没有概念的,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就比如说:客观、主观、理性、感性、艺术特色、艺术特点、思想内涵等等这些词,在我最开始参加自考的时候,我都是需要每一个词去百度,每一个词语去学习,也就是说我在学习之初根本就不是学习怎么去分析作品,不是学习怎么去提高写作能力,而是从认识每一个词的含义开始的。

像这样的状态,我维持了一年多时间。这一年里我基本都是在各种查当中度过的。

说句题外话,真的是非常感谢自己生活在一个网络发达的社会。

就这样,我终于慢慢的,慢慢的提高了自己在对于文字的感知力。

19年的时候,我一年里看过100来本的各个时期的文学名著。如此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让我对文字的辨析力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20年,我又开始了对于各种工具书的迷恋。时间管理、阅读力提升等等书籍,可能又有几十本的阅读量吧!使我慢慢的又提升了阅读书籍的一个能力。

21年,也就是今年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在写作方面的围剿。于是我又把大部分精力放到对于写作书籍的阅读,以及实打实的写出来的练习上。

还记得在那一篇自我介绍的文章中阿德说:“让我添上我因为什么而改变?又为了什么去改变”这点。
美林说:“建议我把自己与写作结缘的内容加上。”

我想我上面一段的文字或许能作为这两个问题的参考答案吧!

如果用简单的一句话来回答的话:那就是我有极为强烈的写作欲望,所以这个愿望推动了自我的改变。

如果再用另外一句话来总结我这篇文章的话:那就是——我真的是用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既笨又老的方法长成为了如今的这个样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