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一鍋自媒體

深圳,南方的一座移民城市。

瀟瀟,作爲一個城市新移民,她和家人就住在深圳的一個小區。

可她過的,跟普通家庭不一樣,雖然都是現代的城市人,可她卻過着最傳統的生活。

她跟公公婆婆,還有小叔子一家,共8口人,擠在一個喫飯桌喫飯,每天她打理三餐。

一天三餐,餐餐6個菜,而且要不同的菜。

瀟瀟每天一睜開眼睛,就開始發愁它們,怎樣才能做出可口,大家又喜歡的飯菜。

第一,食材要新鮮。

不買冰凍的,不買加工過。例如,肉卷,肉丸,是不能買的。

第二,品類要豐富。

不能餐餐,都是一樣的菜。要有魚,有肉,有新鮮青菜,每一餐都要搭配不一樣。

第三,要有營養。

像空心菜,這類寒涼的菜,是不能買的。老人、孩子,他們吃了,身體要受不了。大人喫多了,也不好。

瀟瀟,煩了三餐。本來,她可以坐下,安心看一會兒書。

最近,她卻有了一個新煩惱。

而且比她買菜,要難上太多了。

煩的就是,自媒體的人物稿。她每天找素材,找得天旋地轉的,看着個個都像是可以入文章,可一寫,讀下來就是不行。

有的素材,就如她買菜時,菜市場里加工過的豬肉丸,肉丸裏面有粉有豬皮,不夠純粹新鮮。

有的素材,只有幾件事,就如她買菜時,只買了一個豬肉,家裏的八雙筷子,夾一個菜,不行。只有幾件事,也不行,這撐不起一個人物的特質。

有的素材,就是空心菜,品性太寒涼。不好的素材,將人物寫得三觀不正,不可以。

想不到自媒體的素材,跟她買菜是一個樣的,都是要新鮮、豐富、營養。

瀟瀟,她每次爲了買到合適的菜,都會逛遍一整個菜市場,每一家都看看。

現在,她寫人物稿也是一樣,做最喫力的事,看這個人物的傳記,看他寫的文章,看他身邊人寫與他發生的事。

慢慢這個人物,飽滿起來了。

再去找出他最閃亮的點,重新整理素材。一篇文章,可能就讀了40萬字的資料,整理出了4萬字的素材,才落筆成4000字的文章。

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早上,瀟瀟拖着買菜的拖車,到市場買了一車菜,迎着陽光回來。

回來的路上,她聽着呼嘯而過的車輛,突然一個念頭,一閃而過,食材是買回來了,都是最新鮮、豐富、營養的。

可遺憾的是,她不是一個好廚師。

光有好的食材,還是不夠的,還要成爲一個好的廚師,才能加工出好的飯菜,讓大家都喜歡。

她整理素材,也是一樣。

光是着眼整理素材,不去考慮寫法,不去做一個有方法的自媒體寫作人,這是完全行不通的。

於是,她整理着三餐時,又在腦袋裏,山呼海嘯地回想老師的寫作課。

突然,她聞到了一股焦味。

“糟糕,鍋裏的魚,燒黑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