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餐飲(35)

錚寶做端午,小姑子預定了定勝糕,寓意“高高高”的好彩頭。

這定勝糕,不僅好看,口感也不錯。女兒旻旻很愛喫。

女兒回來,家裏的日常餐飲以她爲中心,愛喫河蝦,她爸天天買。受媽媽影響,晨寶也愛喫河蝦,剝出蝦仁,過粥佐飯,津津有味。

五一,女婿回來度假。喫蝦的時候,說他看過《舌尖上的中國》,裏面有“三蝦面”的介紹,問面裏的蝦籽是不是就是河蝦的籽?

告訴他,三蝦面的澆頭有蝦仁、蝦籽和蝦腦。我特地用幾隻河蝦現場作講解,說明蝦籽怎麼取,蝦腦怎麼掐出來。

三蝦面自家可以做,但是很麻煩,若女婿早點說,我會不惜功夫試做一次,但他偏偏在臨行那天說起,沒時間做了。只能遺憾地對他說:下次回來,帶你去蘇州老城區嚐嚐正宗的“三蝦面”。

牛肉是青島買回的牛腱子,紅燒,切片。饅頭也是青島買的,5元錢買10個,北方的饅頭特別勁道。

響油鱔絲是先生的拿手菜,女兒一家都愛喫。

女兒問女婿:北方有沒有黃鱔?女婿搖搖頭,他不理解這鱔絲是怎麼來的?

我告訴他,市場上買的鱔絲都是活的黃鱔沸水裏略煮,然後撈出來,用工具沿脊背骨劃出鱔絲,有些人家自己劃鱔絲,直接用活黃鱔……野生的黃鱔是生長在水田裏、溝渠裏。

不到立夏,本地的青蠶豆已經上市,且長得快,一晃就老。

女婿不知道蠶豆是怎樣生長的。我把袋子裏的豆結給他看,當場剝出豆子,還跟他說起曹氏兄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典故。

我說,桌子上的每道菜,都能說出一些相關的故事來,等晨寶錚寶再大一點,我要帶他們去田野、菜地,教他們辨別“五穀”、各種蔬菜花草……

小土豆是我用大拇指的指甲逐個颳去外皮的,工作量較大;剝蠶豆也是指甲的功勞。做完這兩件事,我的指甲和幾個接觸的手指都染成了黑色,短時間還洗不掉。

女婿愛喫這種小土豆,他問,這個土豆是沒有長大還是品種小?

當然是品種不一樣,就像我們當地的蠶豆叫吳江qin,當地的萵筍個子小,肉質細嫩……

這是莧菜,我們通常叫海菜。說到海菜,又聯想起小時候割野生的長刺的海菜以及臭滷甏裏的海菜杆。(此處省略N字)

一頓飯,就桌上的每道菜,都能說出一些故事來,當然首先要有聽衆,剛好女婿感興趣,於是說啊說,說了一大堆,包括小時候的事情。

講真,飲食是種文化,能催生鄉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