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區與風險

有一句諺語叫“溫水煮青蛙”,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安於現狀,停滯不前者舒適享樂的畫面。這句話同時也是一種警示,溫水很舒服,青蛙待著毫不知危險,久久不願跳出那鍋水,結果就被結果了。

舒適區就是那鍋慢慢燉煮的水。我們每天干着的事,見到的人,說的話,會不會就是那鍋水的一部分?我們覺得舒服,是因爲熟悉,熟悉來自於重複。這些本身沒有問題,重複、熟悉,包括刻意練習都是建立一個人能量基礎所需要的過程,而且沒有“熟悉”這個基礎,也成就不了專業,談不上長遠發展。

問題是,很多人有了一個初步基礎後,就不前進了。限於就事論事,覺得自己幹這個事已經完成了,而且這事越幹越熟練,可以慢慢享受輕鬆成果了。

這纔是危險的源頭,對事不對人,對事不對時空變化。用靜態思維固守自己的所作所爲還沾沾自喜。一定時期的優越感後面對的卻是錯失發展機會,被淘汰出局。

我有個朋友開店,在發展高峯期安於享受,停滯不前。結果,短短兩三年時間,競爭對手就追上並趕超。自己的小高峯還在,但擡頭一看,周圍的山峯已經高過自己,而且還越來越高,越來越多。

當我們幹一個事覺得很輕鬆很熟練的時候,不要沾沾自喜,反而要思考,我是不是正在“溫水煮青蛙”?事情幹成了套路,簡單重複即可收穫,不再思考,缺乏探索再進步的動力……這些都是身處溫水不自知的表現。

舒適區爲什麼吸引人?除了享受前期辛苦帶來的收穫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安全。人們本能會覺得,鍋外的世界是有風險的。

風險來自於不可預測,難以控制。本質還是認知問題,這種認知往往依賴自身體驗和過往所獲經驗。一隻兔子和一頭牛過河,大家的能力和經驗,對河水深度認知是完全不同的。對小兔的滅頂之災,於大牛而言,不過纔到腳脖子。

所以,風險是需要比較和分析,重新打開認知的。

一個人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重複,熟悉,獲得體驗,取得經驗,再跳出舒適,向更高層級提升認知,增強能量的過程。這種螺旋式上升才能帶着我們進步,社會進步,整個人類進步。

每個人,生命的結果不可改變,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經歷的這段過程。舒適與風險,都需要我們再思考,再進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