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边界:只有成长本身会带来真正的安全感

掌握好心理边界,

只有成长本身会带来真正的安全感。

真正的安全感只有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才能非常稳定可靠。

当然,即使是一个成长得很好的人,也会需要温情,但是他所感受到的温情是真实的,不带任何虚情假意。

至于控制感,你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理性的控制除外,比如作为行政首脑对下属的必要控制),你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别人对你的态度的好坏,对你的自信心没有任何影响。

在心理上划清与他人的界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久的努力。

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自己在哪些看法、情感和行为上,与别人的界限不清楚。

最好一条条列出清单,每隔一天或者几天增加一条...这样才有针对性。然后一条一条慢慢地在那些不清楚的地方画上清楚的线。

这样做会有一些痛苦,但也会有更多的成长的喜悦。

自我界限清楚的人,并不意味着他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也就是说,他并非在任何情形下都自己承担一切,拒绝别人在情感上和行动上的支持。

自我界限清楚意味着,一个人与他人接近,但没有近到他失去自己的程度,也没有近到把别人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的程度,他还是他,别人还是别人。

与此同时,他也不会离别人太远,不会远到丧失爱自己想爱的人的能力和可能性。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他会从别人那里获得不虚假的安全感与温情。

即使在夫妻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朋友之间,每个人也都应该有清楚的自我界限。

那种消灭了自我界限的情感,迟早会对身处这种情感关系中的每一个人造成伤害。

也许有人会说,在这样亲密的关系中把界限弄得那么清楚,会不会使关系变得很冷漠?回答是不会。

因为,自我界限清楚,并不意味着没有情感。而且,两个都有着清楚的自我界限的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才是最深厚、最真实和最有价值的。

让我们近一点吧,因为我们都互相需要,但也不要太近,不要近得分不清哪个是你,哪个是我;或者我们互相离远一点吧,但是不要远得在我们彼此需要爱的时候,听不到对方的声音。

就像一个宏伟的宫殿,所有的柱子都是独立平行独立的,才能更好稳定的承载重量。

为你的亲密关系建立该有的界限吧!无须太远不会太近,因为只有你的自我成长,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感!

附:

1.什么是心理边界

每一个人都有两种生存空间——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这种空间与外界的界限,也称作边界(疆界)。

相对有形的物理空间,我们每个人还需要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空间,被一道无形的心理边界环绕着。

2.心理边界的意义

保护这块土地,你必须对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起负责任!

土地的边界和保护土地的手段:墙与篱笆。

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

我应该对什么负责任,我不应该对什么负责任?

把有益的留在我的院子里,把有害的挡在篱笆外!保护我不受伤害。

3.我的心理边界内有什么?

①皮肤

最基本的边界,我们和他人之间区分的首要标志。

幼年遭到过暴力以及性侵犯的人,往往难于识别和建立心理边界。

②话语

“不” :限制别人伤害、虐待自己。

不能对外来的压力与你内心的压力说不,你就失去对你所有物的控制权了!

③情绪

选择,是我们的责任之一,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你说我该怎么办?”

“没办法”、“不得已”、“他/她迫使我”如何如何!

这些托词反映出一个常见错觉——我们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别人掌握着控制权,我们不必对自己负最基本的责任。

④限制

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限制他人,一方面是限制自己。

限制他人其实意思是限制自己跟行为欠佳的人的接触,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⑤其他:态度、信念、行为、价值观、才能、思想、欲望和爱。

悉心地照料、看管、把握、保护我们心理边界范围内的“财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别人照料、看管他们边界内的“财产”往往也很不容易。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还有温柔地坚持。

4.边界问题

孩子:我想吃冰激凌。

妈妈:你才不想吃呢!

妈妈的真正意思是:我不想要你想吃冰激凌。

孩子:我累了。

爸爸回答:你怎么会累呢?

爸爸的真实意思:你什么都没干啊,就坐在那儿看电视来着。

5.心理边界是如何发展的

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逐渐地跟父母建立生理与心理边界的过程。

分娩成功,最基本的生理边界——从皮肤开始,宝宝跟妈妈分离。

①共生阶段

宝宝无法区分自己和世界,妈妈一旦不再眼前,就会惊恐不安,只有妈妈才能安慰他。

妈妈积极地响应宝宝的一切需求:宝宝获得“情感客体永久性”。婴儿产生内在的归属感,即使妈妈不在眼前也感到安全。

绑定是序曲。儿童对人生首要关系感到安全和舒适,就能承受边界建立过程中的分离和分歧。依恋是灵魂生存的基石,依恋不足引起的边界问题

与父母关系的两种不良情景:

要么设立边界,却会破坏跟父母的关系;要么不设立边界,永远当父母意愿的奴隶。

这种思维和行为模式也会扩展到与他人的关系中。

②从共生走向独立自主

当婴儿对安全和依恋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他开始表达第二个重大需求:独立自主。

这个阶段称为“分离和个体化”。“分离”指的是儿童需要将自己和母亲分辨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一种“非我”体验;“个体化”则是儿童与母亲分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身份识别,一种“我”体验。

6.安全的界限

安全的界限三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

“不听话”的儿童正在建立恰当的心理边界。

两样工具:愤怒,所有权。

我,我的,我的东西

说:“不!”

自我意识敏感期:对任何东西说“不”。在这个时期,父母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

一方面,要让孩子对于说“不”感到安全,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不”、尊重孩子的意见,而不是勃然大怒、或者冷落孩子。

另一方面,父母要帮助孩子尊重他人的界限,学会接受“不”。

建立了心理边界的孩子能够……

三岁的孩子应该已经建立起明显的心理边界,他们应该能够掌握——

①与他人建立亲密感情联络,但不至于因为分离而丢掉自我、失去自由;

②对他人说恰当的“不”,而不必担心失去对方的爱;

③接受他人的拒绝,而不因此冷落对方。

儿童的心理边界建立得越早,今后生活的混乱就越少。

进入青春期和步入成人期,孩子还会各自经历一次建立边界的过程。

0~3岁的心理边界建立的成功,意味着后边这两个时期过渡得会比较顺利,当然绝非一帆风顺。

7.界限十律

①因果律:种什么收什么,行为有其后果。

②责任律:我不能替你感觉,我不能替你思考,我不能替你表现,我不能替你承受界限所带给你的失望——我不能替你成长,你也不能替我成长。

③能力律:你或许没有能力改变,但你有能力坦承问题与认错。你没有能力改变外物:你不能改变天气、过去、经济,更不能改变其他人。

④尊重律:尊重别人的界限,也要求别人尊重我们的界限。

⑤动机律:你给予的动机是出自爱,还是害怕失去爱?害怕别人生气?害怕寂寞?——拿掉内心的恐惧,设立对你身心有益的界限,保护你本应该拥有的自由。真爱永远不会令人沮丧。

⑥评估律:你必须评估你设立界限产生的影响,并且对别人负责。有些事情会伤到我们,却不会害我们,反而可能对我们有好处。有些事情让我们觉得好得很,却可能害我们极深。糖不会伤你,但会害你。

⑦积极律(显露律):不能只晓得恨什么,不喜欢什么,反对什么,不会做什么,要表现出到底爱什么,要什么,目标是什么,立场又是什么——不要陷入“受害者情结”。界限首先必须以语言沟通,然后用行动表示。

⑧嫉妒律:嫉妒会把那些:“我们没有的东西”定义为“好的东西”,而怨恨那些真正好的东西。嫉妒把我们的渴望全集中在我们的界限范围以外,集中在别人身上。嫉妒代表你生活中有所缺失。——了解你内心真正的渴望,设法达成心愿,或舍弃欲望。

⑨活动律:神所谴责的罪不是“尝试以后的失败”,而是“败于不去尝试”。“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⑩显露律:你的那些界限必须让人清楚地看见,在彼此的关系中能够互相沟通。

随笔/恒之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