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一

于永正老师说要做“甘草”,原因有三,其实是于老师的学弟朱友明老师将于老师和甘草的三大特性一一比较之后的。

第一:甘草性温、味甘。于老师就像甘草一样温和、温厚。他对待学生都尽量是温柔相待,几遍是有发脾气的时候,于老师说他也只是在前两句,到了第三句话的时候,他也就会停下来自己当时的状态了。

每次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不会训斥,而是用幽默的语言,用他的微笑回应,这样的回应让孩子感受到的是包容,是理解,是自己对自己的反思。在这样的温暖的氛围中,孩子才会更好地成长。

反思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给学生这样的成长空间,而是将每次的犯错当做了对学生说教的机会,我们总是用挫折教育的方式,我们盯着孩子的错误不放,我们对于孩子的错误总是会过分地夸大,过分地重视,而于老师这种春风化雨般地对待孩子的错误反而是对他们最好的成长方式。

第二、甘草包容。甘草几乎可以与所有草药为伍,不大能拿解百药毒,还能提高其他药物的疗效。

包容是什么?包容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

于老师对待身边的同事、朋友都是大度、包容的,即便他人刻意说了中伤自己的话,但是他都能用自己的宽容大度来回应之,而不会用粗暴的、亢奋的语言和行为回应。这不仅让旁人都能感受到,也能够让如此对待他的人也感受到自己的肚量之小。

人是易怒的动物。当事情发生时,我们经常带着情绪去解决,但是于老师说他记住了“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格言,在冷静之后再来处理事情。而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这种包容离不开理解的前提,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语)

这是人与人之间相处非常重要的同理心,有了同理心我们才可能将他人所处的处境感同身受。于老师说这样的宽容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推己及人,就是孔子说的“恕”,“恕”就是“诚敬、宽厚”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理解他人之后再做出更适合的决定 ,尽可能地不伤害到学生,更恰当地处理好事情。

第三、甘草是调和的。孔子的学生说孔子“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也就是说,孔子既温和又严厉,既有威仪又不凶猛,既庄严又慈祥。这其中的度是最微妙的把握。所谓无过无不及。作为老师,不仅要喝挨可亲,温文尔雅。还必须要有一定的严厉。但是一味的阳历也是不行的。所以在温和严之间寻找适当的度是非常必要的,威猛和恭安也是如此。

李老师在平常的教学生活当中,对于孩子批评之后也会找机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夸奖。如果实在找不到机会,他就会自己创造机会,比如说让学生帮他做一些事情。于老师将他的这种做法形象的称为“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对于班里那些学习比较好的,潜力非常大的孩子。不仅要激励,同时也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对于那些表现普通的孩子,哪怕是其他同学挑出了他的一些问题,于老师也经常会说:“你的批评很正确,但我还想听到你对他的肯定的话。”在不断的教学生活当中能够看到于老师非常乐亦在其中。反思自己。

从甘草中看于老师,我们能够做到其中的一点,坚持下去都是很不容易的。但仍然要向于老师学习,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