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鈞自體心理學課程第八次作業

理想化移情是諮詢中經常發生的問題,處理理想化移情的時機也很重要,請你思考後回答:(1)理想化移情是否應該在出現後馬上詮釋?爲什麼?

不應該馬上詮釋。首先,馬上詮釋容易出現偏差,此時,諮詢師可能偏離了來訪者的位置,反而糾纏於自己的感覺中。比如如果諮詢師對來訪者的理想化感到不適,而不自覺的辯解或視其爲諷刺攻擊,很容易讓來訪者感到不被理解、被推開了,甚至產生自戀暴怒。

其次,哪怕詮釋是準確的,但此時來訪者的移情還沒有完整呈現,被壓抑的需求還未充分達到前意識,來訪者感受還不深刻。因此,此時過快解釋也很難讓來訪者接受,甚至會使ta調動起防禦和阻抗。

所以,面對理想化移情的基本態度是允許理想化過程表達出來,讓來訪者關於移情的幻想存在在這個空間中,諮詢師要保持中立,讓子彈飛一會兒,耐心等待理想化發展成熟,慢慢褪色。

(2)理想化移情在諮詢中的對象通常都有誰?爲什麼?

理想化移情的對象在臨牀中通常是諮詢師,但也有可能指向來訪者生活中的任何一個人。生活中較常見的理想化移情對象爲:親密關係中的伴侶、單位領導、老師、社會知名人士等,也有可能指向一個不良團體的頭目。大多數是讓來訪者感受到很有力量的人物。

因爲理想化移情起源於理想化父母雙親影像的突然斷裂。而理想化父母雙親影像是個體把自身的自戀投射到父母身上,理想化父母以後,再通過父母來體驗自己。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與一個理想的、有力量的客體連接,來感受到自己也有力量。

如果理想化父母雙親影像在內化以前突然斷裂,會導致創傷情結,理想化需要有可能在未來的生活當中重新出現,彌補未完成的理想化過程,這就是理想化移情。此時,來訪者除對諮詢師會產生移情外,也會對生活中看起來很有力量的人物產生理想化移情。

社會生活中也常可看到一些理想化移情現象,如追星、追隨某個導師、追隨領導等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