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上的勤奮VS戰略上的愚蠢

高考在即,備考進入衝刺階段。不知道往年別處的學校到了這個階段,會有什麼神操作,我們這個地方,提前一個多月就開始進入高強度的模擬考試階段——考試一輪,上一天課,考試一輪,上一天課。這考試一輪,指高考科目要全考一次,高考是四門考兩天,而這裏是四門考一天,說白了,就是考試從早到晚一天,上課一天,再從早到晚考一天,再上課一天,如此一直到高考前幾天。頭兒說,這個模式是學校多少年來摸索出來的經驗做法。我想套用魯迅先生的話說,從來如此就對麼?再說,多少年來,這樣做,取得了哪些優異的成績,敢拿出來曬一曬麼?

頭兒還會說,別人都這樣,你看衡水、省實驗都這樣。我想說,別人都這樣,我們就非得這樣麼?這樣做的科學依據到底在哪兒?以前的人們都認爲,考試,尤其是平常的診斷性考試,目的是爲了查缺補漏,而現在這樣的神操作,查缺是查了,補漏啥時候補呢?一門課給一節課時間,能把那些漏洞補起來嗎?一次一次的考試成績排名,學生從中收穫了什麼?八十分的水平,再怎麼考也考不到一百二十分。事實是,絕大多數學生收穫的不是信心和經驗,而是絕望、惶恐甚至麻木,最終能不能取得預想的成績不知道,但現在累個半死,提起考試就噁心想吐是絕對肯定的!

現階段就學生的學習來說,學習過程的強制性太多,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高強度的訓練,抹殺了學生對知識的興趣;以考代練的教學方式,沒有留給學生充分探究的時間;對名次和分數的嚴苛,讓學生不敢試錯;頻繁密集的考試,只能讓極少部分學生始終能嚐到成功的滋味;絕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中不僅難以體驗到過程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而且始終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和對失敗的恐懼。全校過度強調統一性,不注重差異性,過度強調服從,不鼓勵創新,讓更多老師索性放棄了獨立思考和個性化教學,讓更多學生陷入陪讀的境地。

而且,現在還有一個現象,就是一聲令下,毋庸置疑。就像前文所說的密集考試,學校的幾個頭兒鑽在小屋子裏一嘀咕,好,就這麼定了。定了的事情,照做就是,不接受質疑,不允許反對,誰質疑誰反對誰就是和學校唱反調,就會成爲全校人的敵人。世上哪有這樣杜絕質疑的事?像那啥啥一樣,定於一尊嗎?這是在學校,所做的事都是具體的小事情,就是修一間廁所,也會有幾個不同的方案吧?再說,多少事情就是在質疑聲中幹出來的。幹掉了質疑的聲音,密集考試就會越考越興奮越、效果越來越好嗎?

揣摩學校出臺密集考試策略的原因和依據,無非兩點,一是我們這些年一直都樣,二是那些名校也都這樣。我想說的是,現在的高三學生是去年前年的高三學生嗎?這裏的學生是名校的學生嗎?什麼時候學校能根據現在的學生自己學校的學生來制定一些策略?世界天天都在變化,已經發生了的事實告訴我們: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踩着別人的腳印,到不了我們自己要去的地方。學校此舉,實在是想以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愚蠢,但這也是最愚蠢的。

密集考試能夠盛行,有兩種勢力一拍即合。可謂內外因素具備,猶如市場上的買賣關係、供需關係,有買方,就有賣方。從學校角度而言,需要通過頻繁考試來給師生施壓;從各考試機構而言,我這裏正好組織人員編制了大量的考試題,需要賣出變現。請注意,公辦學校是教育機構,學校考得好,教育局不會給提供考試試題配合學校考試的考試機構發獎勵;民營考試機構則是商業企業,賺錢是它的第一要務。這兩者能勾搭一起,感覺不能不有點微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