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15一举成功背后,牵出一连串问号?

符号性星舰SN15创造了历史,在未来已来的天空中留下一抹惊艳……不过荣耀背后也牵出一连串问号❓

以下汇总SN15成功试飞之后的种种疑问,三体引力波尽量有问必答——

○为何选在5月5日发射SN15?

●最初马斯克预告「上周晚些时候发射」,但话音刚落一场突如其来的状告干扰了既定计划。4月26日作为竞标落败者Blue Origin、Dynetics双双状告NASA,抨击星舰,导致NASA授予SpaceX载人登月器合同被迫叫停。这不仅影响马斯克心情,更影响星舰未来前程,还关乎NASA声誉……在错综复杂的节骨眼上,最好的选择就是谋定而后动。

顺延一周再自然不过了,这期间马斯克等人都没闲着:对外公关,跟美国宇航局NASA、美国政府问责局GAO、美国参议院空间小组委员会、众议院科学技术航天小组委员会、美国国家空间委员会等人脉网一一沟通;对内充分备战,反复演练飞行程序/复查硬件系统,即使不能确保万无一失,至少也得十拿九稳。

之所以选定美东时间5月5日发射SN15,具有多重涵义:

①这一天正值美国载人航天60周年纪念日(美国首个太空人谢泼德首次实现亚轨道飞行),SpaceX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测试版星舰,可谓预示着从载人航天的最开端一路飞到最前沿,既是前后呼应,更是直指未来。

细心的话,我们不难发现:SN15腹部下方使用热隔片贴有一个数字「5」,这是显而易见的明证▲

②就在星舰成为唯一载人登月器纷争之际,SN15如果能一举成功的话,必定为NASA这一重大选择提供最佳辩护。SN15果然很争气!

③5月5日当天还是「不是对手的冤家」Blue Origin高调推出亚轨道旅游项目的发布日,如果星舰发射成功,必定盖过蓝色起源风头。果不其然SN15做到了全球刷屏,而蓝源拍卖首个舱位事儿变得或有或无。

○为何SN15直播画面时常中断?

●对比前四次星舰发射直播,这次SpaceX发布直播画面不仅多次中断,而且是持续性中断/卡顿,这到底是怎么了?难道是当天迷雾天气所致?当然不是,上次SN11大雾弥漫也没出现过这种现象。

据知名航天媒体人埃里克·拉尔夫报道称,星舰测试团队首次在SN15安装/启用了星链通信设备,用来测试传输机载摄像机信号,因此才导致直播信号不够稳定。星舰内装黑匣子存储了高清视频,SpaceX日后有可能放出这部分视频,当然也可能不公布。

○为何着陆点火只有两台猛禽工作,而不是三台?

●从前四艘星舰试飞模式来看,都是离地大约500米时启动三台猛禽发动机进行翻转机动(神龙摆尾),之后着陆反推只点火两台猛禽,但从SpaceX直播画面中,我们似乎只看到启动了两台猛禽进行神龙摆尾,一直到着陆反推触地得分为止。

事实上,从两方面可以得知:翻转机动(神龙摆尾)阶段的确是三台猛禽点火——

①从著名宇航媒体「天天宇航员」慢镜头回放不难发现,SN15从云层中显现时就是点燃三台猛禽的。照片为证▲

②根据flightclub提供SN15飞行数据显示,▲上图:T+348.5~T+350.0短短1.5秒间点燃#3、#1、#2三台猛禽发动机。

不过#2猛禽随即关闭,我们从不太流畅的直播画面难以察觉,而剩余#3、#1两台猛禽一直持续点火直至触地得分。这有可能是事先设定程序所为,也可能是#2猛禽出现故障所致。但不管怎样,SN15依靠剩余两台猛禽有效节流,最终实现正常减速直至软着陆。

○为何SN15软着陆后还会持续着火?

●来自星舰底部的这场火势至少持续了5分钟,才被移动式喷水龙头浇灭。根据SpaceX官方直播评论员约翰·因斯普鲁克解释:「在设计测试版星舰时已经考虑到这种状况,星舰着陆时会携带一定量推进剂,出现少许燃烧现象并不罕见。」

好在SN15走运,没有重蹈SN10覆辙,没有像SN10着陆8分钟后轰然爆掉。不过测试团队还是出于谨慎,当彻底排空推进剂后,又在SN15软着陆差不多4个小时后,才派出首批现场勘查人员接近星舰。这比去年测试SN5、SN6花费12~24小时以上才敢接近显然快得多。

○为何几块隔热片破损严重?

●事实上,SN15测试飞行不管是爬升最高速度、还是俯冲最高速度,都远远达不到未来星舰超高速再入所产生的高温,现阶段主要目的是为了测试不同部位的不同贴附方式。

SN15腹部下方——位于推力冰球(推力结构)附近有几块隔热片破损比较严重,并不是爬升或者俯冲阶段造成的,很可能是在猛禽启动或者触地时被强大火力损坏所致。

○SN15会再飞一次吗?

●这是很多人都在@马斯克的热门问题。尽管马斯克没有回复,但几乎可能肯定的是,SN15不会复飞、更没有必要再飞一次。因为任务使命基本完成,测试团队接下来要做出的是,对SN15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内部拆装、部件复查,为后继星舰迭代优化提供第一手信息。

○SN16会飞得更高吗?

●可能如此,确切来说飞行高度锁定在10~15公里区间。这要看复查、覆盘SN15所有数据结果而定。如果测试团队评估,SN15成功要素可以有把握复制的话,基本会让SN16飞得更高更有挑战性;如果评估SN15成功存在着某些不确定要素,一定会让SN16再试一次,确保能够「复制成功」,巩固战果!

毕竟这艘幸存下来的成功样本太宝贵了,必须充分利用。这一阶段重点是掌握「复制成功」,下一阶段才是「重复使用」。

○开发星舰还有哪些难关要闯?

●简单归结为五点:①全面掌握可复制的成功模式;②超重型火箭实现亚轨道飞行、软着陆;③轨道级发射星舰再入后能够100%软着陆;④贴附大面积隔热片能够经受得住再入高温考验;⑤停泊轨道实现科幻般的星舰「尾对尾」太空加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