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淹没的千年古村,俞村遗址再现人间,老照片中的样子

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亭下湖水库,1978年1月动工开建,1985年9月竣工蓄水。

水库建成后,俞村、马村、麻厂、环潭、白壁等大小十多个古村落,四散分迁到溪口、方桥、江口等地,古村遗址从此淹没于浩瀚的水面下。

亭下湖水库由明溪和筠溪,两水相汇而成。

明溪一侧的水库尽头是溪口镇斑竹村,筠溪一侧的尽头则是溪口镇的嶴底村和董村,毗邻拆迁后的俞村遗址。

2020年秋冬雨水较少,各大水库的水位持续降低,俞村遗址,终于重出水面,再现人间。

八十年代水库建成后,水库尽头的俞村遗址附近种植了规模庞大的水杉林,用于净化水源,水杉树在每年的秋冬之际变红变黄,成为了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2020年秋冬的水位空前之低,正好可以愉快地玩耍,俞村遗址,一度成为了一处网红打卡地。

2021年入春以来,雨天较多,然而雨量较小,旱情仍未根本解除,各大水库的水位恢复缓慢,亭下湖水库也一样,现在仍然可以看到重见天日的俞村遗址,还有田园的痕迹。

俞村,原本是一个一千多年的古村落,规模庞大,村内牌坊古宅众多,村民以俞姓为主,故名俞村。

俞氏先祖原居山东,有个名叫俞稠的人,生于公元829,唐懿宗李漼当政时中进士,官至睦州刺史,睦州就是现在的浙江省建德市,俞稠一家因此来到了浙江。

公元875年,即唐僖宗李儇干符二年,王仙芝起义,黄巢响应,攻城掠地,唐室岌岌可危,俞稠的老家山东被黄巢义军占领。

俞稠无法还乡,因此只好就地定居于浙江,公元905年,俞稠病故。

俞稠育有四子,俞稠的长子俞珣,曾任剡县令,因此俞珣一脉就居于剡东五峰岭下,家族不断扩大,称为五峰俞氏。

俞稠的第四子俞玗,曾任职于鄞县,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天下纷乱,俞玗一脉,遂隐居于大晦岭下的马嶴一带,再分衍而成俞村和斑竹村。

俞玗,成为奉化境内俞村、斑竹等村落的俞氏始祖,至今1100多年。

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俞村,在亭下湖水库建成后,被历史和水库淹没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城市的扩张,必然以牺牲农村为代价。

宁波市境内,奉化区葛嶴水库正在抓紧建设中,宁海县内的清溪水库建设项目也已经启动。

每一个大型水库的建成,都会淹没若干个村庄,还有不计其数的田园。

水库淹没区,将成为村民永远回不去的故园。

俞村历史,还有每一个被水库淹没的村庄,只能追忆了。

现在从一些老照片中,还能依稀看到曾经的样子。

老照片中的俞村一角,白雪覆盖,古树立于村头,照片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照片中的场景,现在无迹可寻了。

俞村祠堂前的祭祀活动,村民云集,非常热闹,祠堂门楼的雕刻精美,刻满了光阴的故事,然而这一切都已烟消云散。

那时候的村民,与世无争,不像现代人唯利是图,照片中的主人公,可能是当地的大户人家。

30年代的大户人家,通常都会在五六十年代遭受劫难,时代变迁,总会改变太多人的命运。

廉志桥,是俞村的地标,建于民国时期,是早期钢筋水泥桥的代表。

俞村通往董村的古道,连通栖霞坑古道,曾经是进山四明山的一条交通要道,照片中的人物背后就是廉志桥。

现在的栖霞坑古道,被认为是著名的唐诗之路的宁波段,从董村、经俞村而至溪口的古道,被公路和水库改变。

亭下湖水库建设期间,廉志桥两头的地面都被挖平,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廉志桥,要高于地面。

筠溪之上原本还有一座廊桥,名叫广通桥,连通了俞村和董村之间的筠溪两岸,曾经是筠溪上游村民进山出山的必经之桥,也是栖霞坑古道之隘口。

广通桥最早由北宋时期的竺大年所建,竺大年是董村人,官至太子太傅,即皇太子的老师。

竺大年为方便乡人进出,出资修建了广通桥,历代屡经整修,到了清代咸丰八年,即1858年,生员竺林等人再次筹资重建,上覆屋九间,成为了一座非常壮观的廊桥。

遗憾的是,上世纪年代,廊桥失火,壮观的廊桥毁于一旦。

重建时改建成了水泥桥,现在水泥桥也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两端的桥基尚存,桥梁遗迹无寻。

岁月变迁,太多改变。

俞村遗址,只有廉志桥和水杉林,成为了现在的景观。

颖之不仅喜欢看风景,更喜欢回望风景背后的故事。

故事比风景更有意义。

宁波旅游地理百科,就在颖之星语。

颖之星语原创出品,禁止抄袭,侵权必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