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束鮮花,最後一次母親節

今天是母親節,捧一束9年前的鮮花,重新奉上你病牀前的窗臺,祭奠我點點的愛。

那時我很窮,僅能從口糧裏省出30.50元換一束鮮花,它不太大,品種倒也齊全,只記得的我進病房前,她笑了。我多希望那是幾百元那麼氣派的、華麗的、炫目的美麗的花啊!可惜,那是我最後一次有機會在母親節獻上的一束花。

母親是糖,將整個心靈融化;母親是愛的港灣,那是無私的奉獻和愛的勞累爲代價。如今母親走了快滿9年了,老房的鞋架上還留着她的字體,屋內裝修早已面目全非,且今年底老樓也要拆遷,物是人非,再也沒有了記憶的影子。如今剩下的記憶,隻言片語如風吹過一樣,一陣陣的散落在夢裏。我再也不會哀傷或者悲痛,因爲這就是生命。我從哪裏來是偶然,我去哪裏纔是人生的歸途。


母親去世後,我這個嬌生慣養長大的人,開始學會用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擔,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中,終於長大成人。在人生的歷程裏,總會懷想當年母親走過的人生,可惜當時我無法體會她的心境。也慢慢對她整個人有了客觀成熟的瞭解。從整個人生來講,對於我卻是好事,儘管我絕不想要這樣的好事。那是以失去爲代價。

中國人忌諱談死去的人,就連母親生平的記憶,也是忌諱說死這個字,儘管平日裏她常喊我:小死X!然後快過年又來提醒:從現在開始不許說忌諱的話。其實,回想起來,還蠻親切的!是不是也有點搞笑。

死亡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所有的人都會去世,只是有的早,有的晚而已。儘管我不能等到知天命的年齡與老母相守,但我享受到的母愛已經足夠了,我健康樂觀的長大,兒時母親溫暖的陪伴和她歡樂的歌,我覺得我是幸福的,幸運的,母親給了我歡樂的童年 ,這奠定了我樂觀的人格基調。在她有生之年,歲月無情的風雨澆灑了她的後半生,在委屈和痛苦壓力中承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卑微着活到盡頭。或許有錢纔是幸福的基礎,但沒錢一樣可以過平淡而快樂的日子。如果能夠早點看透,也許生活能夠留給自己多一點的快樂、平和、滿足。

死即是生

儘管死亡是難以承受的離別和傷痛,但時間早已風乾了那些情感,只是有時在夢裏常和母親相會,人生不過是白駒過隙,轉眼已入中年,人各有命,順應天道,普通人在家長裏短中走入下一個輪迴。

在別的國家,人們是不忌諱死亡的,比如日本,紅白喜事,死亡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是婚禮,在基督教裏,也是耶穌死而復生,從而才讓他的門徒真正走入了信仰的人生。忌諱死亡,以爲人死如燈滅,不探究死亡,不正面死亡,就把死亡當成了驚天動地的悲劇,但這不會有悟性的進步。死亡的意義遠大於出生的意義。中國古代就是半神半人的社會,所以纔會佛法宏傳。

儘管我已經走入不惑,也變得豁達,但是,在母親節這一天,我還是依然要用我的心靈奉獻給母親一首讚歌,感恩母親的撫育和辛勞的一生,願靈魂有託,相安其所。

謹以此文紀念我的母親。願天下母親節日快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