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麪人生》丨重刑犯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發現不一樣的人性面貌

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長

你有沒有對那些重刑犯爲什麼會走到那一步感興趣呢?很多人的人生橫斷面不一定是我們以爲的那個樣子,也許有些人的人生呈現出來給公衆的那一面並不是內裏最本真的那一面。

作爲在監獄系統工作了40餘年的資深獄長,戴維·威爾遜教授每天都在和犯下了各種各樣罪行的重刑犯相處,並且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得到了外界很難拿到的第一手資料,這些深度訪談的資料顯示了謀殺者的內心,對於這些犯下不可思議罪行的人來說,這些深度訪談的資料對於社會有着非常重要的功用。比如在教育的過程中想盡方法讓受教育者成爲完善人格的人,遠離犯罪的行爲。

於是,戴維·威爾遜教授在日常與重刑犯日復一日的相處和對他們長達20年的深度訪談中,深入對那些犯下不可思議罪行的人的心理進行了引人入勝的探索。

其實,這樣的探究中,關於人性的另一面也是很多教育者想要探究的,對那些對犯罪心理及其動機感興趣的人來說,戴維·威爾遜教授的專業經驗具有絕對的吸引力和可信性。在這本書中,他詳細地用看上去貌似平淡無奇的語氣和令人欽佩的敏感性,詳細介紹了監獄中那些連環殺手、性犯罪者、最臭名昭著的殺手和精神病態者的生活,他超越了慣常的媒體轟動式寫法,試圖用文字闡明這些罪犯犯下恐怖罪行的複雜原因,同時也借這個探究的過程來明悉預防和懲治犯罪的重要性,對青少年的成長、成年人的心理給予應有的關注。

比如說有的人看上去很和藹,但是忽然間這個很和藹的貌似人畜無害的人就犯下了滔天罪行。挪威的大規模殺人犯安德斯·佈雷維克,在大開殺戒之前,曾經在網上做了宣言,但是有些人是不信的。有人會覺得這樣的人是很不容易控制情緒的,所以往往不把他們說過的話當真,然而沒有想到忽然間慘劇就發生了。

再有2010年的一個52歲的出租車司機德里克·伯德槍殺了12個人,打傷了11個人,然後自己開槍自盡了。殺戮是從凌晨開始的,他一早驅車趕往自己的雙胞胎兄弟大衛家,朝他開了11槍。然後是自己的家庭律師,再然後是和自己有過節的另一個出租車司機,再往後是3個的士司機,再往後就是隨意地選擇目標射殺了。

這個伯德殺害的12個人裏面,有9個人都是陌生人。原因呢?52歲的伯德被自己的兩個兒子說成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人,最慈愛的父親”,而且還剛剛成爲了祖父。大家都在探究伯德爲什麼忽然間就會鬧出這樣的案子來,深深探究下來,資料裏顯示的這個人和大衆嘴裏的這個人設簡直不是一個人,伯德自己過得很痛苦、壓抑,戴維·威爾遜教授提出這種犯罪的原因更像是“出於自我厭惡的自虐行爲”。而且在犯罪的前一天,伯德自己跟大家說明天會有人在街上鬧事,但是沒有人當回事。

戴維·威爾遜教授甚至挖出了另一個和伯德有關的事實,有個同行捉弄伯德說廁所清潔劑是薄荷糖,伯德嚼了幾秒才吐出去,還有人曾經打車不給錢,還把伯德的牙齒都給打掉了。

這些傷害其實都在伯德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跡。伯德手裏拿着槍的時候,就會變得很糾結,也很矛盾,但是同時也會對自己的行爲有想要釋放自己內心慾望的意願,這就是伯德犯罪的一切事實的梳理。

所以,《B麪人生》這本書,對於社會來說,是一個必須有人去做的研究和梳理,對於家長來說,也是幫助我們更加了解人性的一個突破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裏就會更容易去做到避免此類的教育失敗案例出現。(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