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他人崇拜,原因竟然是這點

前天母親節,我發了個朋友圈:別人都在曬母親節,那麼我也曬曬,我給媽媽的禮物是自己燒的四斤糖醋小排骨讓媽媽當零食喫。因爲每次去飯店,這是媽媽必點的冷菜,但是量真得好少不夠喫。

結果很多朋友點贊,其中一個朋友,也是學習中認識的一個外地同學,表示了對我的崇拜。

我很好奇,到底是哪個點讓她崇拜?

她說:你是一個人帶娃,我也是,你能帶的那麼好;而且一直在旅行,自己的生活很精彩;又一直在讀書,從你的旅行所感就能看到你廣大的知識面。

我原本很期盼她能說出一個令我出乎意料的優點來,結果沒想到就是我的日常。

而且,這已經不止一個人怎麼說了。

 自己習以爲常的生活,在別人眼裏是羨慕。

寫到這裏,可能別人會覺得我在凡爾賽。

實際上,這是一種經營生活的能力,這個能力的核心是內心的底氣。

周國平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初戀,也有自己的精神初戀,源於這個人青少年時期最鍾愛的一本書,而這本書就決定了他一生的精神走向。(大家可以查看自己的書櫥,有沒有一本跟隨你很多年早已泛黃的書)

而我的精神走向居然是和法國女人生活有關,這個偶然發現是源自一位熟識朋友的提問。

當時我們經常逛街,經過書店我總是會去逛一圈,從來不會空手而出。

通常好的問題都是帶着答案來的。

她問:我發現你買的書都是和歐洲文化有關的,爲什麼?

她的不經意提問,我才發現自己無意識的行爲裏有着精神河流的軌跡。

的確,我是偏好歐洲類文化書籍。

幾次搬家,有一本發脆發黃的書,我從來沒有扔掉過。

描述的是上海地域歷史,上海是一箇中西方文化密切交融的城市,而我居住的區域在書中都有詳細的描述,都是和法國有關。

我記得,當時我看着街上繁茂的梧桐樹,我就想象着何時能去到巴黎看看。

很多年後,我去到巴黎,那種熟悉的陌生感,就好像我兒時在學校和家附近去探索一般。

就此,關於法國,關於巴黎,關於巴黎女人的一切書籍,都被我收入書櫥中,巴黎女人的生活理念浸入我的血液裏,她們的生活方式也成爲我的日常。

巴黎女人永遠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她們從不渴求從男人那裏獲得滿足;

巴黎女人非常寵愛自己,她們關注自己的外貌,更是關注自己的內心精神世界,博物館展覽館是她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旅行讀書如同每日必飲的咖啡一般;

巴黎女人懂得美,創造美,她們不跟風,創造屬於自己鮮明的個人風格;

巴黎女人在乎自己的精神世界,她們愛孩子同時又捍衛自己精神邊界;

當一個女人懂得愛自己,在乎和滿足自己的需求,自然就會綻放出迷人耀眼的光彩,男人本能被吸引;孩子感受到媽媽穩定的能量和邊界感的愛,有自己獨立空間,又看到爸爸愛媽媽,孩子自然就會懂得如何去愛自己和他人,也自然去學着經營自己的生活。

當一個女人把自己需求放在第一位,自我滿足,不管是外在物質財富還是精神信仰,就如同熱量一般,爲自己的生活加能加量。

說到底:這個核心能力的來源就是讀書,獨立,有自己的思想,愛美,愛生活而已!

只有站在自己的世界裏,才能閃閃發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