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四)


在我即將升初中的時候,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新家,住上了樓房。

以前住平房的時候,家門前還有個院子,可以存放媽媽的三輪車,搬進樓房之後,就沒有了專門存放三輪車的地方,只能把三輪車鎖樓下。但那時候治安並不是很好,三輪車經常被偷,而且我們住在六樓,沒有電梯,搬東西上上下下也很不方便。

爸爸那時候已經升職了,做了個小領導,工資也跟着水漲船高,他不想讓媽媽那麼辛苦了,那麼多年的起早貪黑,全年無休,大家都累了。再加上住進新房之後諸多不便與麻煩,爸爸和媽媽商量後決定不賣菜了,媽媽到爸爸所在的廠裏打工,做一名普通工人,雖然工資不高,但是八小時工資制,不用加班,還有周末,沒那麼辛苦,可以更好的照顧家庭、孩子。

就這樣,媽媽進入了工廠,還被分到了爸爸所在的車間,又開啓了一段新的工作旅程,和爸爸成了同事。

印象中,在那段艱苦的歲月,爸爸媽媽幾乎沒有吵過架,夫妻同心同德,齊心協力爲家、爲孩子努力奮鬥着。然而等條件稍好一些,空閒時間多一些,特別兩人又是在同一個地方工作,爭吵摩擦不斷。

尤其是我們上高中那段時間,或許是媽媽更年期提前了,變得特別愛嘮叨,經常在飯桌上兩人就開始開吵了。爭吵的內容大多是因爲工作上的事情,都是媽媽數落爸爸的不是,開會講話講得不好啦,什麼事情別人認爲他處理得不合適、不公平,對員工處罰過重啦等等,爸爸覺得媽媽什麼都不懂,就在那瞎說說,有事甚至直接說:“你懂個屁!”有一次,爸爸被媽媽惹急了,又想再跟他吵,就氣呼呼地對我說:“丫頭!去給我拿一支毛筆來和紙來!我要寫個“忍”字貼牆上,我忍,我忍忍忍!”

兩個人處在不同的位置,對於同一件事情看待的角度不一樣,自然看法就不一樣了,都認爲自己是對的,爭吵在所難免。所以我覺得夫妻倆最好還是不要在同一個地方工作爲好,特別是有上下級關係的。

雖然經濟狀況有所好轉,但是對於普通的工薪階層,要同時負擔三個孩子上高中,上大學,壓力還是很大的,爸爸時常流露出擔憂的表情,叨唸着到時候三個人一起上大學怎麼負擔地起啊!而媽媽總是很樂觀地對我們說:“船到橋頭自然直,你們只管好好學習,其他的都不要考慮,只要你們考得上,爸爸媽媽會一直供你們讀大學、讀研究生的。”

媽媽是這麼說了,也是這麼做的,他們真的憑藉自己的努力,供我們姐弟三人讀完了大學,小弟弟還讀了研究生。而且我和兩個雙胞胎弟弟年齡只差1歲,三個人幾乎是同時在上大學,每年的學費、生活費,都是很大筆的開銷,爸爸媽媽那幾年的壓力可想而知。

爸爸媽媽的前半生都是在喫苦和努力拼搏中度過,爲了給我們更好的生活,他們從農村走進了城市,努力在城市中紮根;爲了給我們更好的教育資源,買了好學校附近的房子;爲了讓我們將來能有更好的前途,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我們接受更多的教育。

爸爸媽媽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教會了我們勤奮與努力,教會了我們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或許這輩子我們都不會有什麼大的成就,但是一定會有一個平凡而幸福的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