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若你一定要,你就一定成!!!

人生在世,欲成就一番事業,幾乎總是與你的意願掛鉤,若是意願強烈到不成功便成仁,那麼無論如何,也是可以成功的。

春秋時期就有兩個人,這兩人本是至交,但是在家國大事上分得很清,這兩人便是伍子胥和申包胥。

楚王聽了費無忌的讒言殺了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因此伍子胥說:吾必覆楚。

申包胥作爲楚國的忠臣,此時將交情放在一邊說:子若覆楚,吾必興楚。

事實證明,這兩人都成功的實現了自己說過的話。

觀伍子胥一生,因兩個人讓他的人生髮生了折線式的轉變,當然都是向下的,一個是楚國費無忌,另一個是吳國伯嚭(pi)。

這個人是怎麼讓伍子胥的人生一路向下呢?且來聽聽伍子胥的故事。

伍子胥名伍員,他的父親叫伍奢,哥哥叫伍尚。他的祖先曾經在楚國做官,憑藉直言進諫頗有聲望,他們沾祖先的光,在楚國的地位也一直很好。

突然有一天伍子胥接到了父親讓他們覲見國君的命令,後來一打聽才知道,原始這一切都是費無忌在搗鬼。

楚國太子叫公子建,楚王讓伍奢做太傅,費無忌做少傅,輔佐太子。費無忌爲人貪婪又刻薄,不甘心做太子少傅,想侍奉國君。

一天,楚平王爲太子娶媳婦,讓費無忌去秦國接回來,費無忌對平王說:這個女人太漂亮了,您應該娶回來,再給太子找一個。

昏庸的平王,居然接受了。

費無忌這一下讓太子的期望落了空,他怕萬一哪天平王死了,太子即位,他的好日子就到頭了。於是開始在平王面前講太子建的壞話,說太子建要謀反。

伍奢勸阻,不料,平王大怒,囚禁了伍奢。太子建跑去了宋國,這才躲過了一劫。

費無忌沒完沒了,又對平王說伍奢的壞話,說:他有倆兒子,都很賢明,不能養虎遺患啊。

知子莫若父,伍奢說:伍尚聽我話,肯定會來,伍子胥桀驁不馴、堅忍卓絕,是個能成事的人,肯定不來,楚國有仗要打了。

這就有了,開頭平王召見伍子胥和哥哥的那一幕。

果然如父親所料,伍家兄弟一商量,最後決定哥哥去陪父親同死,而弟弟不去,找機會報仇。

就這樣,伍子胥踏上了逃亡之路。

伍子胥聽說太子在宋國,於是先跑去了宋國,然而宋國正在發生內亂,他倆結伴有跑到了鄭國,鄭國對他倆很好,但是太子不願在鄭國,然後又去了晉國。

晉國想利用他倆攻擊鄭國,然而陰謀被鄭國發現了,鄭定公誅殺太子建。

伍子胥和太子的兒子勝,一起跑到了吳國。

他們跑到了江邊,江風颯颯,明月如畫,見江邊有一漁翁,他知道伍子胥,於是立馬把伍子胥渡過江了。

伍子胥解下身上的劍,說:這把劍值白金,就算給你的路費了。

漁翁說:我要是把你送到平王那,何止白金呢?最後沒要伍子胥的劍。

到了吳國,伍子胥發現吳國和楚國,剛剛因爲爭蔡桑葉打了一仗,立馬進言說:楚國可破,希望再次發兵。

吳公子光說:伍子胥不過是想給自己報仇,他的話不能聽。

伍子胥看到了這個阻力,他明白若是不先幫公子光解決了問題,他無論如何都不會幫助自己的。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想殺吳王自立,於是就推薦了個勇士給他,名專諸。自己隱居了,靜觀其變。

過了五年,楚平王死了。

吳國趁楚國虛弱,發兵攻楚。而公子光趁着打仗時,讓專諸刺殺了吳王,自立爲君,這便是吳王闔閭。

闔閭在位期間,發兵攻打楚國和越國,讓伍子胥當將軍,大敗楚國,並且奪取了楚國的居巢。

又過了五年,吳王決定大規模進攻楚國,這時吳王有伍子胥和孫武兩位將軍,於是,他倆帶兵,再次把大敗楚軍,這一次,直接打到了楚國都城郢都。

楚昭王,逃跑了。

伍子胥仇終於報了,他把楚平王的屍體挖出來鞭屍三百,然而才停止。

他的朋友申包胥看到這一切,心痛不已,他去秦國希望秦國可以幫忙,楚國復興。在伍子胥逃亡時,申包胥就說過:你若覆楚,我必興楚。

申包胥都到秦國後,秦國一開始不答應幫他救出,申包胥志向異常堅定,他在秦國朝堂上大哭了七天七夜,終於秦哀公被感動了,說:就算楚王不是好東西,能有這樣的臣子也該保存楚國的社稷宗廟。

秦國派了五百輛戰車救援楚國,兩國合力擊退吳國,楚國得意保存。

當時,吳國內亂,闔閭是自立爲君的,他的弟弟夫概也想過把當國君的癮,於是重蹈覆轍,趁着闔閭在楚國追尋楚昭王時,他自立爲君了。

不過,夫概沒他哥有本事,他哥看到這小子敢自立,立馬掉頭回國,夫概不是對手,於是逃到了楚國。

過了幾年,闔閭去世,他的兒子夫差即位。

這便是打敗越國後得意忘形,又被越國消滅的糊塗國君。

吳國也有一段爭鬥的歷史,吳王闔閭曾經帶兵攻打越國,據說越國傷了闔閭的腳趾,於是撤兵了,然後失血過多,不治身亡。

臨死前,告訴夫差吳國的敵人是越國。

就這樣,夫差一直等機會找越國報仇雪恨。夫差即位後,任用伯嚭爲太宰,伯嚭就是第二個陷害伍子胥的人,他也是楚國人,可能伍子胥天生就不討楚國人喜歡吧。

休養生息了兩年,夫差覺得兵強了,馬壯了,他發動了對越國的復仇計劃,這就是課本是所謂會稽一戰,越國慘敗,並且派大幅文種帶着錢財,和吳國講和。

伍子胥建議不能講和,因爲越王勾踐是個非常能隱忍的人,這樣的人留下是禍患。但伯嚭不這樣認爲,他覺得講和是對的。於是,吳王採用了伯嚭的建議,同越國講和。

大概過了四年,齊景公死了,夫差認爲這是個攻打齊國的好機會,伍子胥進諫說:越王勾踐現在臥薪嚐膽,喫的飯都是和百姓一樣的,每天慰問士卒,一看就是在謀劃未來,這人如果不先除掉,肯定是將來的禍患啊,他難道會忘記曾經被你打敗嗎?

伍子胥苦口婆心,但是吳王不聽,一心要攻打齊國。

結果當然,非常樂觀,在艾陵打敗了齊軍,同時逼着魯國向他臣服纔回國。

又過了四年,吳國有了更多的儲備,打仗本身就是打經濟,吳國現在有了更多的資本,準備北伐,第一個瞄準的目標就是齊國,越國勾踐爲了迷惑吳王,也發兵幫吳國。同時用大量的財寶賄賂太宰伯嚭。

伯嚭天天在吳王面前說越國的好話,從此吳王更加相信勾踐了。

伍子胥爲吳國做最後的努力,再次來規勸吳王放棄齊國,先打越國。吳王不僅不聽,還嫌他煩,直接派他出使齊國去了。

伍子胥,知道吳國馬上就面臨危機了,於是他把兒子放在了齊國,自己出使完齊國後,就回吳國了。

太宰伯嚭本來就和伍子胥關係不好,看見伍子胥讓兒子留在了齊國,立馬去吳王面前詆譭他:以爲是先王之臣就自恃其功,意見不被採納,就悶悶不樂,先在又把兒子放在了齊國,即便是謀反也沒有後顧之憂了,不可不防啊。

吳王嘆了口氣:就是你不說,我也有點懷疑。

接着,派人賜給伍子胥一把劍,讓他自殺。

伍子胥喟然長嘆:我當初讓你的父親稱霸,當初力爭你爲太子,現在居然聽信讒言來殺我,罷、罷。然後對門客說:把我眼睛挖出來,掛在吳國城門上,我要看看越國是怎麼攻破吳國的。

說罷,就自殺而死。

吳國殺了伍子胥後,沒有了阻礙,於是發兵攻擊齊國。

越王勾踐趁着吳國空虛,也發兵攻擊吳國,就這樣,吳國被越國消滅。

伍子胥掛在城門上的眼睛,看見這一幕,不知該作何感想,是嘆息吳王的昏庸呢,還是佩服自己的明智呢?

雖然,伍子胥沒有善終,然而他的一生也算是可歌可泣。

可歌的是,他爲了報仇,廢小義而存大義。不與父親同死,但必須給父親報仇。

可泣的是,他爲吳國立了大功,幫助闔閭稱霸,幫助夫差即位,最後卻因小人伯嚭的讒言,而被殺。

歷史終究不會抹去任何人的功勞,更不會袒護任何人的惡行,雖然被陷害,但歷史自會爲你沉冤昭雪,爲你討回公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