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与学习能力(超详解)

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我们本身的反应,又是一个新的回馈刺激,提供大脑有关我们行为的信息,帮助我们发展更有效的行为反应。

籍着这种持续不断的感觉统合过程,大脑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功能越来越好,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感觉统合的概括:

是指大脑将从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传动的感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的过程。

什么是感觉?

感觉刺激可分为7大类

■ 触觉

■ 前庭平衡觉

■ 本体觉

■ 视觉

■ 听觉

■ 味觉

■ 嗅觉

三个主要的感觉系统

触觉的接受和功能:

借助全身皮肤的神经细胞

■ 接受触摸、重力、质地、冷热、疼痛等感觉

■ 建立身体形象,有助视知觉的发展

■ 建立安全感及稳定情绪

本体觉的接受和功能:

通过肌肉、筋腱(韧带)及关节周围的神经接收器

■ 感受身体各部分的相关关系

■ 建立身体空间概念

■ 调节平衡、姿势、力度及速度

■ 有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 有助平静情绪

前庭平衡觉得接受和功能:

通过内耳的三个半规管和耳石

■ 接受身体运动(被移动)的感觉

■ 接受加速、减速的变化

■ 保持肌肉张力正常状态、维持姿势

■ 给与个体平衡状态及安全意识

■ 发展身体知觉、视觉动作协调、空间概念及动作企划能力

■ 建立安全感及稳定情绪

儿童的大脑功能具有发展的、可塑性的特点,从单纯的感觉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

高级的感觉统合,就是身体双侧协调、手眼协调、注意力、情绪稳定性及目的性活动,因此有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

认知学习的产生(至六周岁)

专注力,自信心,自我控制,组织行为,大脑分化,概念理解,基本学习能力。

知觉动作的形成(至三周岁)

语音,听知觉,有目的活动,视知觉,形状与空间概念,手眼协调。

感觉动作的发展(至一周岁)

身体概念,姿势控制,两侧协调,亲子关系

感觉通路的建立(出生至两个月)

触觉,前庭平衡觉,本体觉,视觉,听觉

感觉统合的功能:

组织功能:

我们身体的不同感官,把各种感觉刺激传递到大脑,这众多的感觉刺激各有各的传入和传出通道,大脑一方面对各种感觉刺激做出反应,下达指令;另一方面又要对各种感觉信息做综合处理。如果各种感觉信息传入和传出的通道畅通,整体协调得当,神经系统就会利用这些纷繁的感觉刺激来形成认知、动作等各种适应性活动。这便是感觉统合的组织功能。

检索功能:

输入大脑的刺激是非常的,大脑在意识水平上不可能对此都做出反应。而感觉统合把各种信息中最有用、最重要的那部分从中检索出来,以供脑使用。脑对统合过的信息进行反应,就更为准确、及时。

综合功能:

感觉是局部的、分散的,,而外部世界常常是以整体的形式呈现给人的。感觉统合的功能便是把各种感觉综合,形成整体。

保健功能:

如果一个人的感觉统合很好,就能很好的适应内外环境,因而产生胜任、满足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感受。

感觉统合与儿童发展

先天性:

人类的遗传基因中,与生俱来便有感觉统合的本能,但这种本能必须在孩子 12 周岁以前,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在大脑和身体不断地顺应反应下,才能有高度和健全的发展。

后天性:

孩子从出生那天就开始学习,孩子学习的方式就是摸、爬、滚、打。这种“感觉学习”是人类一生中学习能力的地基高楼大厦,地基是否扎实,影响到今后是否可以建起高楼大厦。

如何判断感觉统合失调:

1、容易分心

2、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

3、自我概念差。不易使自己平静

4、自我概念差,易出现行为问题

5、对感觉的刺激反应低下或过度

6、社会交往能力不佳,情绪不稳定

7、动作笨拙,粗心

8、肌张力不足,姿势不佳

9、注意转移困难

10、语音发展迟缓

11、学习成绩不良

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分析:先天原因:

遗传 / 脑损伤/生化失调 / 内分泌失调 / 铅含量过高

早产 / 剖腹产 / 疾病感染 / 脑外伤

后天原因:

■ 活动空间狭小或过多依赖学步车,导致爬行能力不足;

■ 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

■ 缺少同伴群体;

■ 缺少户外活动和各种运动;

■ 过早进行认知教育;

■ 电视、游戏机成为儿童主要的玩具。

感统失调的主要表现:

前庭平衡觉失调:

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在学习与生活中常常观测不准距离,做事时协调能力比较差,甚至穿鞋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将左右穿反,由于距离观测不准,会让孩子吴法正确掌握方向,会让孩子对事物的兴趣逐渐减少。

视觉失调:

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在阅读时,常会出现读书跳行、翻书页码不对、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经常多字少字;演算数学题时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从而造成学习障碍。

视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儿童,时间久了,会造成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在心理上产生自己不如他人的自卑感。

听觉失调:

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上课时总是东张西望,老师讲的知识一点也听不进去。平时家长喊他,他也不在意。同时,这类儿童记忆力差。这种现象如不纠正,时间长了,孩子会在心理上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厌学逃学。

本体感失调:

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

上体育课时不会跳绳,跑步时动作不协调不准确;上音乐课时,常常发音不准。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口吃等。

动作协调不良:

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触觉过分敏感:

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心理上总有一种担心害怕、易受惊的感觉。在学习与生活中则表现为好动、不安、办事瞻前顾后,怕剃头、怕打针。

这些孩子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

感觉统合失调的不良后果

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在孩子年幼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方面表现出来这样那样的障碍。尤其突出的是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

特定性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LD)是神经系统处理信息过程出现的障碍,这些障碍可以干扰基础学习技能如阅读、书写或数学等。也可以导致高级学习技能如组织能力、时间计划能力和抽象推理能力。

根据神经系统信息处理过程来区分:

输入障碍学习困难:与输入大脑的信息处理有关;

组织障碍学习困难:与大脑对信息的分析整理有关;

记忆障碍学习困难:与大脑对信息的反馈有关。

信息输入障碍:

原始信息通过眼睛(视觉)和耳朵(听觉)输入大脑;

常见的问题:

听知觉障碍

视知觉障碍

视知觉和听知觉学习障碍有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出现。

信息整合障碍

排序障碍

语义理解障碍

记忆障碍

信息输出障碍

信息交流通过文字和语言的形式,或者通过书写、绘画、手势(动作输出)等肌肉动作来完成。

常见的问题:

语言障碍(又叫做表达性语言障碍)

动作障碍(小肌肉/大肌肉)

及时发现和训练的重要性: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在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0~12岁),将因一连串挫折而造成害怕学习和拒绝学习的态度,可能会影响他一辈子的生活。

学习技能障碍的原因往往就在于感觉统合失调,如果能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就做好体能方面的准备和训练,对孩子的成长将十分有益。

感觉统合功能必须在孩童时期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12周岁以前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基本定型,很难再训练和改变。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

提供给儿童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帮助儿童抑制和/或调节感觉信息;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作出比较有结构的反应;最终目标是达到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

■ 让孩子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做得端正,动作协调,注意力集中。

■ 让孩子在游戏和活动中得到成长。

■ 孩子有了成长的身体,才会有成熟的大脑,有了成熟的大脑,才会有成功的心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